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现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导幼儿根本不明白该怎样做,所以说教师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要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就应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带给舞台给幼儿自由发挥,能够做示范,但不能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操作,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主角。
观察、再指导。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观察能够帮忙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我们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区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纸也有大有小。熙森刚开始操作,他根本不明白大的糖纸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纸包小的糖果,经过很长时间后,熙森还是没有掌握其规律,乱包一气,当然,包出来的形状肯定不好看,有的还都没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主角,给熙森指条明路。这个时候,熙森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对于包糖果印象很深。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适宜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教师的适时介入也十分的重要。再举两个例子:默默很想进表演区穿区内的漂亮衣服。但是表演区内的小朋友已经很多了,小朋友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也没有区牌能够用了。但是默默还不想去别的区域里玩。教师就可引导他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最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表演区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强强在不留意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强强,有的以暴力攻击强强,有的不知所措,教师立刻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教师有时做调解员,有时做旁观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伙伴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发生的较多是矛盾,所以教师应以调解员的介入游戏中,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孩子解决。
为了调动幼儿用心性,教师的指导尽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法,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潜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能够更好的锻炼幼儿的用心性,对幼儿的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取游戏材料,选取活动资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也不会干涉幼儿的自由。例如: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能够选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资料。教师不占主导地位,幼儿是自由的,发散思维很强的。在我们小班,在区域里玩得最开心的当属强强、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镇昊。幼儿自己构成规则。
五、特色
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特色就是棋类游戏,我们小班的棋类游戏有身体动动棋、动物的食物棋、数学棋、相反朋友棋及各类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游戏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胆操作、勇于创新。可能小班的幼儿没有接触过棋类游戏,学习起来比较的吃力,相信在过年后会有所减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我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做深入了解。
2、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进区卡,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区域里进入幼儿数量有限,以保证幼儿在区域内的安全与质量。
4、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5、但是多的干涉幼儿的区域活动,尊重幼儿想象力。
6、区域活动一切以安全为主,投放安全、利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我参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对于区域活动不算是很了解,也不太懂,我刚刚接触区域活动,在这方面还很不成熟,有说的不准确的地方请见谅。但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会很欣慰。
情景描述: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了,幼儿像往常一样,拿了区域牌,开心地进入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游戏。而我就在旁边当一名观察者,观察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语言、交往方面的表现,并且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适时得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今天和往常一样,娃娃家还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区,来这里的人也最多。毛毛进入娃娃家后拿起玩具手机给妈妈打电话,雯雯进了娃娃家后看见毛毛手中的电话,上前就抢,嘴里还说着:“我打一个,我打一个。”两个孩子开始争抢起来,把那些“小朋友要一块儿玩、和小朋友商量商量”的话抛在了脑后。我等了一会儿,两人还是僵持不下,谁也不肯让,而且看情形,她们马上就要来告状了,看来非要我出马了。于是,我马上走过去说:“雯雯,毛毛是小妹妹,先让她打行吗”雯雯虽然停止了争抢,但是仍不甘心地看着毛毛的手机。这样不行,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灵机一动,去其他班上又借了一部电话,并大声说:“铃铃雯雯快来接电话,妈妈找你。”只见雯雯满心欢喜地跑去接电话,并和妈妈聊了起来。矛盾化解了,雯雯也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去了。看来我这招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还真是有效。
评价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常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与他人交往,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生争抢,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情绪易转移这一特点,适时地介入并加以引导,使“纠纷”很快化解。这样,既保证了游戏的正常开展,又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情绪,真可谓一举两得。
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通过环境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幼儿特点做整体安排,应该从幼儿水平与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自己做主,让幼儿做区域活动的小主人。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幼儿小班教材时,我总是根据幼儿特点创设区域环境,既考虑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又注意他们彼此之间互不干扰。这样,幼儿才能专注于某项活动,才能充满信心地探究问题。在设置活动区域时,我总是充分运用班级环境因素,采用灵活与固定设置相结合的方法,给幼儿创设多功能的、丰富多彩的自由活动区域,让每个孩子都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在设置区域环境时,我总是把活动区域分为两部分:安静区域设在教室内,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等;其他区域设置于靠近门口的地方,比如角色区、表演区等等。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研究表明,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获得的,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他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需要动作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需要通过实物来完成,需要借助于物体的直接操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难发现,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摆弄物体,对任何外物都充满好奇心,因此,在创设幼儿活动区域时,我总是努力给幼儿准备充足数量与种类的材料,这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投放材料的时候,我还考虑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给不同层次的幼儿配备不同材料,为了让幼儿充分运用材料,每当给幼儿提供新材料的时候,我就和幼儿讨论:“这个东西怎样使用好呢?“这个东西可以做什么呢?”“这个东西能不能用其他的代替呢?”等等,这样的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幼儿充分想象、充分思维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给幼儿及时添加新材料,以便于幼儿尝试新的玩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奥秘之一在于幼儿从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与鼓励的话。”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多支持、多欣赏、多容忍,这样幼儿才会越来越听话,才会在活动区域表现得更好。对活动区域的评价可以通过集体交流评价与个体过程性评价来进行,小班幼儿受年龄特征制约,很多时候以我们教师的评价为主,比如,“这样做太好了”“你是一个乖宝宝”等是我常用的评价语言。当然对待不同层次的幼儿要用不同的评价,对有创造能力的幼儿我这样评价:“你好聪明,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这个问题你解决得很漂亮,以后你会更出色的。”等等,当评价能力较弱的幼儿时,我这样说:“你有了明显的进步。”“你越来越听话了。”等。这样孩子们就会在活动中更加活跃,就会更加回味无穷、兴致盎然。
总之,区域化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区域,使幼儿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包括盥洗、餐点、午睡等,以往都是各班教师管好各班孩子,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则是由教师耐心地告诉每一个环节“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手把手地教、一次又一次耐心地提醒,所以小班的教师总是特别辛苦,9月里她们的嗓子常沙哑。而“大带小”这一做法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能锻炼大班的孩子,特别适用于小班刚入园初期。我们在大班段与小班段之间建立相应的友好班级,每个大班每天轮流选派5-6名哥哥姐姐到相应的小班带小弟弟妹妹开展活动。首先,9月初要在大班段与小班段之间建立相应的友好班级,如大一班和小一班,大二班和小二班等;其次,相应友好班级的老师要相互沟通,拟定一个简单的“大带小”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哪一个环节小班需要大班的“帮带”,大班安排哪些孩子来“带”,“带”什么,再次,大班的老师要告诉大班孩子“带”什么,如何“带”弟弟、妹妹,小班的老师要告诉孩子们怎么跟哥哥、姐姐学,然后,大班就可以每天轮流选派哥哥姐姐到相应的小班带小弟弟妹妹开展活动了;最后,大班、小班的老师分别组织一个简单的谈话或小结活动,主要是帮助大班孩子更好地学会带弟弟、妹妹,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更好地学会怎样跟哥哥姐姐学习。于是,有了大班这些小助手的帮忙,9月份小班的生活环节中,老师、阿姨就不会手忙脚乱,而变得井然有序。小班的弟弟妹妹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常规,而大孩子的责任感也骤增,“小老师”们处处都会注意到自己的一举一动,表现得更棒了!
幼儿园户外活动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由本班教师组织活动的,是所有孩子都很感兴趣的一个项目,可对于分组自由游戏环节,很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就很茫然,不知道该做什么。而一个教师要指导一个班那么多的孩子,的确有点力不从心,而“大带小”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班教师有了这些大班小助手的帮忙就会从容得多:不懂玩?不要紧,哥哥姐姐来教你!不敢玩?没关系,哥哥姐姐来帮你!比如:我们幼儿园的草地上置有不同高低的小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游戏。在大班孩子的示范下,小班胆大的孩子就会勇敢地、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胆小的孩子怎么办?没关系,大哥哥姐姐会牵着他们的手,鼓励他们勇敢地过小桥。又如:滚皮球游戏,老师的讲解,并不能让每个孩子都明白。如果让一个大班的孩子带3—5个弟弟妹妹,小班的孩子很快就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在模仿中学会滚皮球的方法了。
以上就是小班区域活动总结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小班区域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