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时间:2025-05-14  分类:总结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和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选篇5)

设计理念:

读赏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西湖“绿”的丰富多彩,通过读读﹑划划﹑想想﹑画画﹑说说等活动研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写法,领略西湖的美丽。

设计特色:

以“导游写解说词”为手段,通过准备和表述导游解说词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了解西湖“绿”的特点,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研读全文,了解课文顺序,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学字词,理层次,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学以致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启发学生学会本课大部分生字,学习部分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对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学生互相交流有关西湖的资料信息)

2、愿意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吗?那就让我们为导游准备一份解说词,让我们去看看这人间天堂——美丽的西湖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课件展示,整体感知。

过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你愿意更胜一筹吗?

1、师生共赏西湖美景。 (课件展示初夏西湖录像片段)

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绿”。 (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时在课题中“绿”的下面板书▲)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过渡:为了能把导游的解说词写得更完美,只凭感觉不行,我们要认真研究手中的课文资料。

1、教师范读,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西湖的“绿”)


-->> 2/10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