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时间:2025-05-14  分类:总结

2、明确学习任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反复读读记记

3、学生按自然段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4、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请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强调形声字的识记方法。 (重点教学“隐”“径”“缝”“旷”“职”“港”等字)

(3)强调“幽”字的笔顺。幽: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

(4)“参”是多音字。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ci}不齐)

(5)重点词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延伸。

苍翠: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

鲜嫩:新鲜,娇嫩。

心旷神怡:旷:空阔,开朗。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幽静:沉静而安闲。

布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随意的,漫不经心的散步。很悠闲。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课件出示要求:读通全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断不破句)

2、交流检查通读情况。 (指名读喜欢的段落,师生穿插评议)

3、快速读文,理清层次。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西湖的“绿”? (观景顺序)

(2)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雨中灵隐的“绿”第二自然段:苏堤的“绿”第三自然段:花港观鱼的“绿”第四自然段:整体印象

五、抓重点,延伸下文。

过渡:几遍读文,让我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确确是“绿意扑眼而来”,因而一个什么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点?(“绿”)令人叫绝的是,作者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下节课让我们继续研读﹑准备,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以导游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为契机,深入研读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入情入镜地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回顾全文。

1、齐读课题

2、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在课题“绿”字下面板书“▲”,同时板书“观景顺序”)

二、抓住“绿”,整体感知。

过渡:那就让我们这些导游们以“绿”为突破口,先走进“绿”的世界吧!

1、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阔天地。

(1)老舍《草原》

(2)刘国林《可爱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充分朗读,尽情想象,感受“绿”意)

三、突破“绿”,研读全文。

过渡:那么“绿”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样抓“绿”的?作为导游一定要突破呦!

1、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处“绿”?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2、移情入文,激趣质疑。

(1)仔细读文,看你能发现多少含有“绿”或表示“绿”的词语。

(2)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谈感受。 (点拨:“心旷神怡”﹑“莽莽苍苍”等词语的意思)

3、充分朗读,在读中品味文字与景物的双重美。

(1)请同学们挑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那里的“绿”有什么特点?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

4、集体研读,交流成果。

(1)由选择方法;

①读一读,想一想。 (认为最能体现“绿”的部分)

②圈一圈,划一划。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③画一画,说一说。 (想象画面,大胆表述)学生交流可能不按课文顺序,教师相机调控策略。

(2)预设学案及策略

①雨中灵隐的“绿”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多彩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②苏堤的“绿”古怪,莽莽苍苍多姿鲜嫩可爱,如............如..........如........如.......坚忍不拔

③花港观鱼的“绿”初春的杨柳那样鲜,那样亮。多情有生命力初夏的荷叶更成熟,生机勃勃。 (可能学生说的与预设的不一样,但不管说什么,只要是读中所悟,都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强调语速宜缓,体现一边读一边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绿”,积累运用。

过渡:作为一名导游,请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别有风情的“绿”,夸耀一下西湖的美丽。

1、学生准备解说词。 (可以配动作,加表情)

2、解说时,师生作为游客可提出问题,在互动中进一步感受西湖“绿”的与众不同,感悟“绿”的美丽。

五、创造“绿”,升华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样抓“绿”的,学习写法。

2、仔细观察生活周围的“绿”,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的绿》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4、写一个片段,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通过边读边想,将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的方式还原成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一、激趣导入

1、做游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但不说出它的名字,让同学们一猜就知道。

2、说说你了解的松鼠。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字词,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

2、找出描写“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

2、你喜欢看松鼠的哪种表演?从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些什么?

3、小组内交流。(句式:我喜欢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

4、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5、生自由读这一段。

6、指名读,指导朗读。

7、齐读。

8、作者是怎样将他观察到的其中一只松鼠写得生动具体的.呢?指名读。

谁来扮演这只可爱的松鼠?指导朗读

9、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法指导

1、作者看到了松鼠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吗?看来观察小动物不是一两天的事,我们在写小动物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情况写下来,连成一篇美文。

2、课文没有单独描写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写小松鼠时,写出了它的特点:大尾巴,弹跳力好,善于爬树等。小松鼠的动作描写出神入化。作者太聪明了。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写写片段。

3、片段练习:

我喜欢看表演。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它。

4、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书橱、酷刑、拓宽”等词。

2、能力目标: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3、情感目标: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书,划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 3/10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