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六、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
七、课堂阅读《母亲杨沫》(《读者》2006年第6期)
八、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我的母亲》课文解读
老舍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不属情感型作家,绝不擅长直抒胸臆式的铺陈渲泻。然而,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们却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那在朴实、平淡的语言外衣下汹涌澎湃着的感情的潮水。是什么力量使作者的感情如此奔放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那神秘的力量吧!
一、母爱如海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危难当头,母亲毫不畏惧,“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母亲就是这样“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不正是无私母爱的折射吗?
在家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却不但没有责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让母亲“作了半个月难”才筹齐的巨款,不正是无私母爱的结晶吗?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悲壮的一幕,不正是无私母爱的胜利吗?
而最催人泪下的,则要数母亲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时,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一声“去吧,小子”,听起来极平常,仔细品味,却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母亲是多么地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她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让老舍泪眼朦胧,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鼻酸呢!
其实,母亲所爱的又何止于自己的子女?姑母常闹脾气,单在鸡蛋里挑骨头,她都默默地忍受着,还自我解嘲地说,“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而“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这默默忍受、乐于助人的背后所闪耀着的,不都是母亲的爱的光芒吗?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连话语也说得不多,老舍的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爱着自己的子女,爱着自己的家庭,爱着自己的亲友,爱着自己的邻居……总之,母亲有着大海一般无私、宽广的胸怀,无时不在为自己所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着。
二、母亲是师
“我”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并不识字,但她却是“我的真正的教师”,对“我”进行了“生命的教育”,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等方面都给了“我”巨大的影响,让“我”继承了一种可贵的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从而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老舍之所以成为老舍,就是因为有母亲这位“真正的教师”,正如作者所写,“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是啊!如果没有母亲,怎会有日后的老舍!想到这点时,作者心中能不激情洋溢吗?而我们能不把对老舍的满腔热爱自然地转化为对其母亲的仰慕与缅怀吗?
母爱如海,母亲是师。然而,母亲只知付出,从不索取,“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令作者情不自禁地连呼“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
纸轻情重,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岂是这薄薄的纸所能承载的!这也许就是作者的情感突然变得奔放的根源吧。
《我的母亲》课堂练习卷
文章中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中饱含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这些生活细节表现出来的母亲身上的传统美德与坚韧精神对我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对下面摘抄的生活细节内容加以概括,说说“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具体是哪些方面。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②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我的降生几乎是母亲的死难——恩情]
③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会怎样表达人物品性,怎样表达感激之情。
一、导入新课:
上课!(起立!老师好!)请坐!我是这学期实的习老师,我叫李静。木子李,安静的静。(板书姓名)这节课由我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播放《母爱无言》,2分20秒。(打开幻灯1,打开超链接)
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从这个短片里得到什么启示呢?(单击鼠标,呈现问题)请同学起来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母亲的文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切至幻灯2)
二、教学目标:
先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切至幻灯3),同学们来齐读一下。
三、胡适及其母亲简介: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的认识一下作者胡适。(切至幻灯4)a同学你来读一下。
(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取得35个博士学位(包括名誉博士)。1917年任北大
教授,1946年任北大校长,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读的很好,请坐。同学们看完胡适的简介之后有什么感受呢?b同学来说一下。对,胡适是一位了不起
的学者,是一个很伟大的人。
那么这位伟大的学者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切至幻灯5)c同学你来读一下。
(冯顺弟: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与胡适的父亲胡传相差32岁。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
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长孙胡思明。)
读的很好,请坐。
四、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来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解决一个问题:你觉得胡适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切至幻灯6)
(默读全文,用一个词来形容胡适的母亲:
我觉得胡适的母亲是一个------的人)
走下讲台巡视,近五分钟后提问。d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好,请坐。e同学你认为呢?用的是课文中的词
对吗?在课本的哪一页哪一段?好,同学们标记一下。
同学们对母亲的形象已经有所认识了,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写了一篇这么长的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呢?(切至幻灯7,呈现问题)
(思考问题:
作者写了一篇这么长的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呢?)
板书:胡适----------------------------母亲
可以讨论一下。f同学,你来回答。很好,请坐。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板书:胡适------------感激-----------.>母亲。
五、局部精讲: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哪位同学能找出来哪几段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之情呢?(切至幻灯8)(找一找:
哪几段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之情呢?)
g同学你来说一下,很好,请坐。第4段和第13。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4段,(切至幻灯9)
(第4段:
)h同学你来读一下。很好,请坐,感情很投入。
同学们找找,这一段里,那句话最能表现作者的深情呢?
对,“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词呢?i同学你说,对,要强调“我的恩师”四个字,为什么呢?对,这里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之情,好请坐。我们来齐读一下这句话,开始,跟读“我的恩师”四个字。
我们班哪位同学朗读的最好?这位同学是吧。下面我们来齐读一下第13段(切至幻灯10),读完之后让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好吧?来,开始。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好,我们来请专家点评,优点和缺点。(括号里的话要读出来,因为表达了感激之情;“混”字应重读,突出了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提醒标记。很好,请坐,其他同学对括号里的话要不要读有异议吗?j同学你来说说你的意见。好,请坐。
现在我们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激之情有了了解,下面同学们再快速阅读5―12段,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如此感激母亲呢?(切至幻灯11)
以上就是《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