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诗鉴赏教案

时间:2025-05-14  分类:总结
2、回想一下前人在诗词中也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他们是怎么写“愁”的?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积累的诗句)

3、老师展示搜集的资料

4、那么,我们看一下词人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愁”怎么能用船去载呢?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明确:在这里,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板书)

5、小结

李白写出了愁的韧读,李煜写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则别出心裁的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给我们以后的写作也有了一个启示:要另辟蹊径,做到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五、诵愁

1、在古筝曲《月满西楼》音乐的伴奏下,诵读这首词。

2、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六、写愁

古人把愁写成了各种形态,请你也仿写几句摹愁的句子。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的愁苦的情感,领路了他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七.作业布置

1、继续写愁

高三语文古诗鉴赏教案【篇4】

古诗鉴赏-修辞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教学方法:检测法

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

(二)(除作文外所有试题)总结:参加考试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存在问题: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悉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绩。

2、及时发现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知识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知识。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成绩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教师分析成绩及试题难易度。(2分钟)

二、讲解第一题《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10分钟)

1、张冠李戴

2、范围扩大与缩小,关注修饰范围的词语。师生活动:

1、教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

三、讲解古诗鉴赏题《别宋常侍》、《留别王维》

1、回顾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别宋常侍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2、教师补充:

问题:

1、根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

2、疏通两首诗的诗意。

师生活动:

1、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6分钟)

3、教师提问,板书重点。(4分钟)

3、解决8题。尹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诗人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师生活动:

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

2、教师实例分析第一首诗尾联的手法。(4分钟)

3、教师指定学生答题,及时纠正问题。(4分钟)

4、教师归纳答题步骤。(2分钟)

4、解决9题。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师生活动:教师指定学生分析回答。(4分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旧知回顾:实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贡献?

2、解题《王小谟:75岁不失棱角》(2分钟)

师生活动:指定学生回答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

3、解决试题。

师生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题干。(5分钟)


-->> 2/3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高三语文古诗鉴赏教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高三语文古诗鉴赏教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