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概念规划

时间:2025-03-10  分类:总结

(二)乡村集体投资。乡村集体投资在乡村旅游中主要关注于游乐项目,综合服务部等,资金回笼方式主要为经营性收入。

(三)农民个人投资。当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农民均希望通过乡村旅游带动自身的收入增加,而对于农民个人而言,由于自身资金有限,在乡村旅游的投资建设中,多数依附于自身的土地和房产进行改造。所以农民主要围绕着农家乐、客栈、特色小商品店等进行投入,而也是通过这些经营性渠道获得收入的增加。

(四)客商投资。除以上三种投资方式外,客商投资也是常见的投资方式之一。客商投资,通常在大规模旅游设施建设中,如酒店、餐厅、娱乐设施、综合服务部等。而资金回笼方式通常为大型经营性收入。可见,乡村旅游投资模式丰富多样,一般为多种组合。每个投资主体都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容易造成在追逐各方利益的博弈中,产生“公地悲剧”。

四、经济学原理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一)市场失灵: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外部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乡村旅游建设中,部分居民在开发利用果园、林地进行旅游经营时,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该资源的享用,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当事人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是过度的开发破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存在负的外部性,市场无法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即市场失灵。具体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超过社会总利益利的追求最优开发水平应为。两者相比较,显然。那么负外部性导致了过度开发。

(二)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十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但这个帕累托改进办不到,因为它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由于涉及的多方面的利益,囚徒困境非常普遍,每一个经营主体都有个体理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大多数经营者都想着自身情况出发,如当地公共设施的建设,对于村民来说,村民最关心的是自身的收入是否增加,若有A和B两家农家乐,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若保护环境,对于这两家企业来说,增加收入为T,而不保护环境增加收入为T2,由于保护环境的长期性和外部性的特点,投入用于保护环境建设的资金往往比T大得多,由于村民往往只先考虑自身眼前利益,所以容易选择不保护环境,这样进入了A和B两家农家乐都陷入了保护环境的“囚徒困境”。

(三)公地悲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五、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策略

(一)以政府牵头,制定乡村规划蓝图。通过政府规划,能更有效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滥用,破坏生态等现象。且政府部门拥有更多规划及管理方面的人才,能更有效的调动各方资源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二)教育农民,提高村民在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政府可实行激励机制刺激农民,但另一方面要组织农民进行教育,提高当地农民科技文化知识。而在精神层面需要提高农民的归属感和可持续发展观。让他们了解到当地特有的生态资源和民俗风俗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

(三)提高管理人员水平。目前,许多乡村中,一般由村支书,担任管理角色,由于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管理理论知识,对乡村旅游建设没有长远的规划。所以在乡村旅游建设中,教育水平的提升是很必要的。部分乡村中,由于村民归属感不强,当乡村旅游建设发展起来后,农民收入有所提升,部分年轻劳动力还是外流到城市中。在很多案例中看到,一旦乡村旅游品牌成功建立后,许多当地原住民,更愿意把房产和土地出租,以收租的形式获取收入来源。一旦原住民离开,乡村旅游的核心文化也会随之淡化,商业气息更为浓厚,乡村旅游业随之衰落。

(四)丰富产业结构。丰富产业结构,使第一、二、三产业交融发展,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能创造倍数式的利润。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均以乡村旅游观光为主。单一产业另游客感受过于单一,吸引力减弱。若以乡村旅游观光为龙头产业,增加互动体验,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特色建筑群建设等,定会大大增加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满意度。但在丰富产业的同时,应注重当地民俗风情及核心资源,避免景区复制,丧失当地特色。

(五)完善法律机制,以政府牵头,制定当地乡村建设法规,从而使各方利益平衡,保护当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已较为成熟,在欧洲很多国家,均修有乡村旅游相关的法律制度。当地农民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开发,自行约束,但是由于欧洲乡村旅游投资方组成较为单一,多为当地居民,所以在监控方面较为简单。

(六)重视科技及信息技术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的应用。现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科技及信息技术渗透在各个领域。乡村旅游建设中,无论在市场营销还是人才管理方面,对不能忽略互联网信息科技的运用。很多乡村旅游的品牌建设,都是通过驴友发掘,通过互联网进行病毒式的传播,进而引起政府规划人员的重视,进行进一步的规划。而作为产业融合的动力,科技和信息更是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条件。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信息的海量增长以及旅游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品牌宣传的新手段,借助网上潜在游客的大数据,更有可能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旅客的需求。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由于起步较晚,无论在管理,规划等方面均有所欠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日益剧增,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所展开的关于乡村旅游建设中法律、法规,管理,科技应用,教育,培训,等政策迫在眉睫。另由于不同地区,风俗文化不尽相同,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应尊重地方原有的乡规民约,不能“一刀切”,做到多方面的和谐共赢。

乡村旅游概念规划范文5

1 、乡村休闲旅游的概念及类型

1.1 乡村休闲旅游的概念

乡村休闲旅游是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

1.2乡村休闲旅游的类型

乡村休闲旅游在我国的区位分布上主要有3种类型:城郊型、边远型和景区边缘型。乡村休闲旅游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回归自然渴望的驱动下蓬勃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这3种区位中,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最为发达。而重渡沟景区就属此类,所以在此进行旅游开发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扩大城市旅游空间,开拓旅游资源新形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意义。

2、重渡沟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规划的条件分析

2.1 重渡沟风景区的概况

重渡沟风景名胜区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距洛阳市150公里,栾川县城50公里,九龙山温泉18公里;有金鸡河、滴翠河、水帘仙宫等景区组成,有景点200余个,旅游面积30平方公里。景区内林茂草丰,雉飞鹿鸣,花鲜果稠,野趣横生。重渡沟树奇石峻,洞幽潭静,飞瀑流泉,绕岚斜虹旅游论文,栈道梯悬,猎猎古风。充满田园气息的318家农家宾馆星散于十里兰溪之旁,万亩竹海之中,床位达13800余张。

2.2 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规划的优势分析

2.2.1 区位优势

重渡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西南部,距洛阳市150公里,栾川县城4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2.2.2资源优势

重渡沟景区内有金鸡河、滴翠河为两条常年性河流,最小流量每秒0.5立方米。景区内有5米以上的瀑布30余条,30米以上的瀑布5条,最长瀑布100余米,最宽瀑布8米以上,是一个庞大的瀑布群,构成瀑布成群潭成串,林密石怪传说奇的梦幻景观。即使持续干旱,赤地千里的炎炎盛夏,或白雪皑皑,滴水成冰的凝凝隆冬,景区内依然碧波翻浪,瀑声震天。重渡沟景区内有竹林千亩,多生于河边路旁,翠竹碧水交织,肥鸭壮鹅嬉戏,具有曲型的水乡风光,在中原堪称一绝。

2.2.3生态环境优势

重渡沟地处伏牛山脉,植被茂密,有上万亩竹林,森林覆盖极高,负氧离子的含量特别高,有的地方每立方米的含量达到68000个,水资源丰富,有剑插泉,象吐泉等上百个泉眼,形成了震天雷瀑布,飞虹瀑布,水帘仙宫瀑布等大小瀑布30多条,为规划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2.2.4 接待设施优势

重渡沟接待设施充足,环翠居、翠屏居、桃花园、故人庄等清雅别致的名字点缀于窗含翠岭、竹环水绕的温婉农家的门眉上,这些富有山情风味,充满田园气息的318家农家宾馆星散于十里兰溪之旁,万亩竹海之中,床位已达13800余张,在满足游客的吃住之需的同时,而且给深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把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河南省省长李成玉称赞重渡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是家庭宾馆的楷模,是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更被中国旅游第一人魏小安先生称之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

2.3 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规划的劣势分析


-->> 4/13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乡村旅游概念规划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乡村旅游概念规划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