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用定量研究方法
现阶段的很多文章在对乡村生态旅游的问题研究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很可能只是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现代乡村生态旅游在规划与开发上需要更多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以便于真正弄清楚乡村生态旅游中各相关要素的主次要关系和决定程度,以便于构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程序和管理决策模型。
(四)使用现代化仪器设备
在信息化时代浪潮中,学者们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一些较为先进的测量设备对具体地区的环境承受力以及相关旅游资源概貌进行具体的地理测绘和分析。信息化管理与地理资源测绘方面在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多,学界应该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利用现代化设备做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中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2006年的“乡村旅游年”之后,乡村旅游增长迅猛,进入大发展时期。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
乡村旅游至今还没有固定的概念,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应包涵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或城镇化地区;二是反应乡土气息;三是活动内容突出本地民风民俗;四是旅游方式绿色低碳。
(一)潜江市概况介绍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武汉城市圈西翼主要城市,地上盛产粮油棉,地下富藏油气盐。1994年被列为湖北直管市。全境都是平原,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由16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
(二)潜江市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分析
1.天然的生态氧吧
潜江古时为云梦泽,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使得生态农业在这里发展的如火如荼。周矶滕头园林、后湖春宇等地有着大规模的果园,整片种植的水杉园林,三月的油菜花、四月的梨花、五月的荷花呈现一片花的海洋,为潜江打造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独特的民族文化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6世纪,楚灵王建离宫章华宫于潜江龙湾,使之成为重要的城邑,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章华宫是至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大的皇家园林,所在地“龙湾遗址”被列为国家十大遗址展示园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区位优势
作为武汉城市圈的成员,潜江距离武汉仅156千米,处在距离武汉都市200千米范围以内的环城游憩带中。汉宜高速贯穿城市,自驾车从武汉到潜江需时不到2个小时,武汉到潜江的高铁50分钟,潜江到宜昌的高铁1个小时。潜江也因此被定位为连接湖北东西部的桥梁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三)潜江市发展乡村旅劣势分析
1.从业人员缺乏旅游专业知识
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数是高中毕业或当地居民组成,对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缺乏战略性规划,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决定了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如何吸引旅游人才,如何进行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既是提高潜江旅游服务水平的根本所在,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竞争的关键所在。
2.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一是目前潜江市内没有旅游集散中心、通向旅游景区的交通还未开发。二是乡村旅游处于无序开发状态;缺乏有效引导,“农家乐”各自为阵,特色发挥得不够,农家乐旅游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三是能够彰显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潜江皮影、剪纸、木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打造旅游商品的优质素材,但因为没有充分发掘,没有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目前,潜江旅游业的打造还只是停留在餐饮业及农家乐上,缺乏整体规划。
(四)潜江市发展乡村旅游机会分析
1.经济基础良好。潜江在湖北省十三五的战略规划下,积极推进产业改革,加快产业链的集聚发展,形成了市域经济新趋势。2012年,潜江被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称号。潜江目前有4家上市公司,良好的经济基础为潜江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1+8”城市圈机遇
在湖北省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出旅游业“两圈两带”发展新格局,着力全省打造旅游名镇,形成一县一品的旅游发展大格局,良好的机遇为潜江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五)潜江市发展乡村旅游威胁分析
1.产品同质化严重
纵观周边的乡村旅游业,大都以农家乐为主,即“吃农家饭、摘农家菜”,缺乏自身特色,相对于武汉及宜昌等周边城市客源,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2.城市旅游形象缺位
目前,能够吸引周边城市客源前往潜江旅游的主要是在龙虾上市期间,也主要主要集中在城区的虾街,那对于乡村旅游缺少整体的规划和开发。
以上就是乡村旅游概念规划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乡村旅游概念规划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