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立场》有感

时间:2024-10-21  分类:总结

读《儿童立场》有感9

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烂漫的,儿童的想法是天真活泼的,作为成年人我们经过岁月的打磨后已经感受不到这种天真烂漫,身为教师,我们天天接触的就是儿童,和儿童打交道就是我们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回到他们的世界里去,用他们的思维去看待他们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走近他们的心里。因此,我们需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就如教育家成尚荣在《儿童立场》中所讲的一样,教师不应当忘掉自己的童年体验,而应该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这样就会改进如今的教育行为。

儿童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就必须去研究儿童,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和快乐,有什么愿望和需求。所以,当孩子向你告状时,你是很烦恼还是耐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向你分享自己的快乐时,你是与孩子一起快乐,还是应付?当孩子有诉求时,你怎么做能让他能感受到你是他温暖的依靠和臂膀......这都是我们作为老师需要思考的。我们需要的是蹲下来,俯下身去找一找自己在他们世界中的位置,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学会从他们的视角想事情、看问题。

一、课间活动,让师生拉近彼此的距离。

一个被学生接纳亲近的老师,拥有儿童立场的老师,一定会和学生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会突然被学生觉察,情不自禁吐露“我也是这样的”的感慨,同时积极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参与者,比如:聊一个他们之间受欢迎的动画片和游戏;评论下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分享下超市新发现好吃的零食;展示下自己新买的图画书;炫耀下你的可爱贴纸等等。

二、体验学生的立场,坐在同等的高度看看周围。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站在我们的立场和高度来评价孩子在我们眼中的行为,往往不能很好地用孩子视角去理解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甚至胡乱指责,结果却因为误解孩子,或者只用了错误的指导方式,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伤害,让他们离我们渐行渐远。

要想成为儿童站在儿童的中央,不妨多蹲下来和他们说说话,坐下来找找你的发现。遇到学生的失误和冒失,把自己当做孩子,找找行为背后的原因。请记住,把自己当做孩子,保持冷静,控制情绪,放宽心。

三、谦虚地把学生当作老师,敬畏你的学生。

“三人行,则必有吾师”,小孩子也许在一些领域,学问不如自己的老师,但不代表着他们什么都不如老师,优秀的老师会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谦虚,敬畏自己的学生,这才是师生和伙伴之间相处该有的样子。

做一个谦虚的老师,在课堂或课下与学生沟通时,遇到没听过的信息,就多问问,毕竟,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你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了解不会比你少。当你怀着敬畏的心,谦虚的态度去观察,向孩子学习,就能被孩子信赖和接受,就能拥有儿童立场。

成尚荣老师在书中反复写到过:“教师的智慧在于:人总是要长大的,但是教师的眼睛不能长大——永远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保留喜欢观察、发现的习惯和目光敏锐;人总是要变老,但是老师的心不能变老——永远有一颗童心,好奇、探究、想象,同时善良,同情人,帮助人。”说的真好,教师要有童眼、童心,必须学会做一位小孩,同所有小孩一起,站在儿童的中央,以儿童的思维和体验来诗画、优化我们的教育行为。掌握如何做,往往比知道应该做什么,更重要。

读《儿童立场》有感10

帕斯卡撰写的哲学名著《思想录》里,留给世人一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从生命的角度来看,人的身体没有尖牙利爪,没有虎背熊腰,也要经常遭遇疾病、灾难的折磨,在大自然面前是就像是一株脆弱的芦苇。但是,人也是高贵的,聪慧的。在自然界无数的花草树木中,人是独具慧心的一种存在。哪怕是一株芦苇,也闪烁着智慧之光。

其实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有思想的芦苇。每个家长、老师都应该“蹲下来”,跟孩子平等对话,正视孩子甚至仰视孩子,孩子才愿意和你交流,你才能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某天,带着闺女儿子一起去园博园玩。走到入口,闺女说走着太累,想骑四轮观光脚踏车,我们一路观光一路欢声笑语,闺女骑的很带劲,到了园博园南门,俩孩子被一些游乐设施吸引了,闺女想玩淘气堡,我让儿子也去玩,儿子不玩。我第一反应是小孩傻不傻,那么好玩的东西你竟然不玩?!但我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对他进行了刨根问底式的的对话:

问儿子:为什么不玩。

他不说话。

我戏谑地说:你是不是不敢玩。

他说:我敢玩但是不愿意玩。

为什么不愿意玩呢?

在我的在跑追问下说:怕脱鞋。


-->> 5/7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读《儿童立场》有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读《儿童立场》有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