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这段时间以来的教师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每一堂的专题讲座,都让人心生感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
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质、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我要把所学的教育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相信、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理论沉积,一定能不断提高积极的业务素养。
20xx年9月19-20日有幸在西安南康小学参加了俞老师 主持 的“名师之路”学习,感慨颇深,现就一点点的感悟和大家共享,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教。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俞老师。俞正强,浙江省小学特级教师,在近40年的 教学 和管理中思考、践行“种子 教育 ”。专著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头找幸福》,《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种子课”是一种教育理念。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就像种子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并且能够自我发展成长。只要给予他们充分且适宜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我的理解是,将学生的经验和认知知识作为“种子”,通过不断迁移、同化和学习新知识,在疑问中激发潜能,最终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则是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例如:俞老师正在教授《线的认识》知识,他拿出一根绳子来代表线。他先将绳子拉直,然后放松使它弯曲,让学生们判断这是曲线还是直线。但学生们感到迷惑,因为线的曲和直是由俞老师控制的,而线本身没有曲直之分。为了阐明这一点,俞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线无曲直”这个看似与经验相矛盾的结论。
接着,我让学生们在桌子上寻找一条最短的线,他们找到了一本数学书的宽度。我请他们将这条线画在白纸上,然后将两位学生所画的线投影到屏幕上,让他们观察这两条线是否相同。孩子们说它们不同,一条较粗,一条较细。但是,他们都画的是同一条线——数学课本上的宽度。这是为什么呢?
这时候小朋友们又惊呆了,最后说:“老师,画的线是一样的,但是画出来的线不一样。”那为什么相同的线画出来不一样呢?因为笔有粗细,而线本身没有粗细!
就这样,我打破了人们根深蒂固的线条理念,证实曲直和粗细只是表象,长短才是线的本质属性。通过学习数学书籍等实践,我得出了这个结论。
这三个要点的意义非同寻常,每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当他们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所坚信不移的经验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学生们十分惊讶,因为他们原本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却在这时发现之前的理解完全错误。这时,他们开始用数学知识来重新构建思维体系。而这个思维体系的建立基于一个小小的“种子”——线条的长短。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种子”,并将其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高的认识》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梯形的高。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隧道口来理解梯形的高,它是指从梯形的一个顶点垂直向底边所作的线段,而不是梯形翻转后从最高点到底边所做的线段。实际上,一条梯形有无数条高。 另外,本章还介绍了《面积的认识》。我们可以从各种生活场景中认识面积的属性,比如人们睡觉的床面、学习用的桌面,甚至每个人的脸面等等。面积的属性只与大小有关,而与长短、轻重等其他属性无关。
俞老师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幽默感,她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悦享知识增长的乐趣。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我很荣幸的成为了我市国培工作坊的一员。这一次网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更直接、更有效,使我的思想又有了一个新的转变。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名师精神上的引领和磨课时各位同仁思想火花的碰撞。
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无所适从,我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此次培训聆听了专题讲座,讲座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与此同时我也亲身体验了备课、磨课、研课等一系列活动,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彻的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指引了我以后的教学工作。线下培训短暂而充实,既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让我审视反思自我,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当今的教师由过去传道解惑的“教书匠”逐步成为适应时代潮流的“教育的创造者”,一味地埋头苦干已经无法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常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辛勤地付出了这么多,可是现在的孩子怎么就这么难教呢?这次国培的学习,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让我得到了理论的指示与名师的引领,了解到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要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专题讲座,从细微处入手,从整体着眼,分别就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和现象、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为我们一线教师扫除了误区和障碍,让我心中点起了一盏明灯。
以上就是工作坊研修心得体会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工作坊研修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