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先进事迹及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18  分类:总结
当然,拆迁自古以来都是个难题,当时有人给耿彦波拍过纪录片。

纪录片里耿彦波遇到了很多正在对他哭诉的老百姓,有人不愿意离开自己住了三四十年的家,有人则拿着一家人的病历单子,孩子的入学通知等等,要求给自己分一套好一点的房子,有人一套不够,想要两套……

合理的问题,不合理的问题,全都堆在耿彦波一个人的身上。

各级干部也是麻烦频出,有的人半年能够做完工程,有的人一年、两年过去了还在拖。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麻烦,耿彦波拿出了自己的铁腕政策,不管前面有多少麻烦,总之,一年之内非要将古城墙建起来,非要看到老城区具备规模才行。这种时候,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权威。

耿彦波自己也并没有躺在家里睡大觉,在大同重建的那几年,他几乎天天都忙到凌晨四五点钟,以至于都忘了睡个好觉的滋味儿。

白天跑建筑工地,晚上出席各种会议,参加发布会,好不容易有空闲功夫,又要对着手里的资料名单一个一个地找开发商。

渐渐地,当地老百姓都熟悉了这位拼命三郎,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当时见这位市长的频率比见局长还要频繁,因为耿彦波是闲不下来的,如果不亲自监控的话,他绝不放心。

所以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一个工地一个工地的跑,从工地的各项事宜到每一户老百姓家的拆迁状况,耿彦波都是靠着一双脚,一点一点的跑过去,一点一点的去磨,不看到成效,绝不罢休。

大同的人民从未见过这样执着的市长,虽然一开始人们不理解他,但是随着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他的态度,当然也就发生了转变。

至于耿彦波的政策有没有成功,其实看一下近些年来大同的知名度就知道。凡是去山西旅游的,往往都会把大同这座城市作为主要的选项。

经过耿彦波的建设,大同成为了一座让游客喜欢的城市,也同样靠着旅游的收入,大同终于摆脱了对于煤炭的依赖。

山西的大部分城市都极度依赖资源,但2010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这些城市大都遭遇了危机,只有大同,太原等几个城市因为抢先一步摆脱依赖,所以还能够实现正增长。

作为一个做实事的好干部,耿彦波虽然没少挨骂,但最终老百姓对他都是认同的。

2013年,耿彦波又从大同被调回太原,当时出现了数万民众涌上街头,挽留市长的盛况,有很多群众嘴里都喊着,要请耿彦波回来当书记。

造福百年

最开始,这位书记因为大规模的拆迁惹来了很多争议,但短短几年之后,老百姓对他的爱戴便已经成倍的增长,他和老百姓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他没有辜负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终也并没有辜负他。

所有人都认同他是个眼光超前的人,他第一次提出用旅游来打造城市名片的时候,还是在90年代,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旅游对于座城市的拉动作用。

哪怕后来他2008年建设大同的时候,旅游这门生意在人们眼里依然算个靠不住的项目。

但谁能想到,后来绝大多数城市都要走这个路线。在急需要变革的年代,拥有这样一位有胆量,有决心变革的市长,是大同这座城市的幸运,老百姓的挽留,也绝对出自于真心实意。

2019年1月,耿彦波决定退休,这一年他已经60岁,因为多年来风风火火的作风,所以人们几乎都忽略了他的年龄。

半辈子的操劳让耿彦波的身体早已经不堪重负,在退休的最后一年,他依然坚持在第一线,为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以及对事业的热爱,一直坚持到这把年纪,已经实属不易,退休之后,他也能好好休息休息了。

作为干部,能够做到耿彦波这种境界,算是绝对的成功,能够受到百姓的拥护,同行的赞赏,上级的信任,能够给后代留下一宝贵的财富,一提起耿彦波这个名字,人人都赞不绝口。

退休对于耿彦波而言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多年来的坚守让耿彦波已经习惯了忙碌,当总结起自己这些年的为官生涯时,耿彦波表示:“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我只想做些事情!”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官员的准则,但是很多人受限于能力,受限于素养,不能完全做到这八个字,但是耿彦波做到了。

人民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耿彦波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多的赞誉,自然是因为,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好处。

耿彦波退休了,不再顶着市长的头衔,但是在很多大同市民的心里,耿彦波是永远的“大同好市长”,这份来自老百姓的认同比任何溢美之词都有分量,只要看到耿彦波规划过的城市,人们总会想起他。

耿彦波对于为官的想法是朴素的,不求名利,但求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他做到了,这样的干部,才是人们认可的好干部。

耿彦波先进事迹及学习心得体会【篇7】

最受欢迎市长耿彦波,堪称现实版“达康书记”,才学履历都不简单

这个人就是被人们评为最受欢迎的市长耿彦波,人们也亲切的称他为“耿公”。1958年出生的他是山西和顺人。耿彦波并非出自于什么公务员世家,也不是来自于有背景的家庭,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才使得他更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内心的需求。

耿彦波是于76年开始参加工作的,那时的她是一名和顺县委通讯组的干事,之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逐步晋升,之后又考进了山西大学的中文系。在毕业之后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在93年时成为了灵石县委副书记,两年后又升职为灵石县县长,就是在成为县长之后耿公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

而正是因为他大刀阔斧的政策一度获得了“耿疯子”的称呼。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就职的灵石县是非常有名的贫困县,一年的财政收入都不到一亿元,但是他却非常坚持的要斥巨资五千万修建“王家大院”。这在当时看来无疑是非常疯狂和不计后果的举动了,因为人们的不理解他还受到了很多的谩骂和阻挠,但是耿公却是不顾他人的看法坚持修建了王家大院,如今看来耿公的这种坚持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王家大院如今已经成为了游客爆满的著名景区,每年创造的价值更是高达几千万。

在耿公的仕途上不仅有“耿疯子”这样的称呼还有“耿拆拆”的外号,00年在任职榆次区委书记的时候,上来就炸掉了地标建筑凌云大厦,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重新创新,成为如今人来人往的“榆次古城”,再次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每年的游客也是数不胜数,当地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明显提高了不少。

这位优秀的创造者在08年被任命为大同市市长时更是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在他身上发生的那件“一个人改变一座城”的伟大事迹。大同市作为我国著名的煤都,曾经十分的辉煌。但长期无节制的开采使得当地的环境已经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于是耿公临危受命担当起了这个重任,更是提出了非常先进的改造理念。

因为关注民生发展,便多次亲自监工,也是因为日夜操劳导致身体负荷过大8次晕倒在工地上,然而正是因为他有他的亲力亲为,大同市才有了如今崭新的面貌,成为了既具有现代化又保留文化传统底蕴的新型文化古城,同时大同市当地整体的经济发展也有了新的方向,就是这样一位受到万民爱戴的好市长在离任时更是被万民跪留,这样的盛况对于一个公职人员来说真的是最大的赞誉和赞赏,这样的精神更值得所有大学生们和在职公务员们学习。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脚踏实地为群众做好事的精神,所以耿公才被誉为现实版“达康书记”,“最受人民欢迎的好市长”,耿公完美的呈现了身为国家公职人员,为群众做实事解困难这样的精神。在这繁忙之余耿公还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学业水平不完美,于是还到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履历,这样的水平,这样的人堪称当代大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在其位谋其职,考公大学生也应坚信这个理念,同时也要学习耿公的精神

人人都认为进入公务员岗位之后便是一劳永逸,永恒不变的铁饭碗,事实上并非如此。正所谓在其位谋其职,只有真心的做到为人民服务才是一名合格的公务人员。年轻的公职人员们更要学习耿公为人民服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需,想人民之所想”。

对于想要考公的大学生们来说也要坚信这样的理念,那就是一定要做到为人民服务,同时让学习耿公这样的精神,真正的做到为百姓做事,也要站到百姓的角度看问题,以人民利益为本。

虽然每个人在进入到公务员岗位之后都是从基层开始做起,也渴望着能够顺利晋升,但是也要通过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获得更高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即使身在高位,也要真正的做到为人民做实事。这样才是当代考公大学生们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当代在职年轻的一代公务员们应该信奉的理念。

耿彦波先进事迹及学习心得体会【篇8】

在大同,他五年修了别人五十年都修不出来的道路;在太原,他两年多久干了别人二十年干的事情。当然,他也用七年的时间花了别人七十年花的钱。”

不论是在太原还是大同,和别人聊一聊体制内的人和事,总会说到一个人——耿彦波。对他的评价,也多集中在上述的这段话中。话虽有所夸张,却说明了一件事——他于这些地方,有不同的意义。

说起耿彦波,还有不少评价——百年难遇好市长、李达康原型、人民公仆。可这些评价,都不足以形容他在大同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大同,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大同古城作为这些历史文物的重要载体,无疑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可早些年,大同却是一个连本地人都不愿待的“煤城”。


-->> 6/8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耿彦波先进事迹及学习心得体会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耿彦波先进事迹及学习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