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全面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及精神面貌,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生阅历,给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优良影响、学生心理情绪的必要疏导及力所能及的课程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经常与结对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各任课教师保持联系。
3、熟悉掌握结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
4、经常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探讨教育对策并做好记载。
5、平时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主题活动,深入到自己辅导的结对学生,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6、发现并撰写联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做德育的有心人。
7、学期内完成三项“规定动作”,即:至少开展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即:每学期开学前、学期末,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密切家校沟通;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学生的闪光点。
在上述“规定动作”之外可以设置个性化的“自选动作”(如:与学生共进一次午餐,与学生参加一次小队活动等)。“自选动作”旨在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因人而异的沟通指导,注重提高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学校落实导师制工作有四大重点任务:导师匹配、师生关系、家校沟通、教考一致。
(1)优化导师匹配
①双向选择——学校统筹,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多个志愿的双向选择,学校根据师生的意愿统筹匹配(主要匹配方式)
②教学载体——班级匹配,根据学校社团或兴趣小组等教学载体匹配导师,再进行剩余学生班级匹配(辅助匹配方式)
③随机抽选——培养感情,通过随机抽取导师盲盒等方式进行(辅助匹配方式)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是指导学生成长发展的根本前提。班主任、导师和任课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三种不同角色,明确职责。
①班主任:主要承担班级管理和班集体文化建设职责,独立或联合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
②导师:尊重平等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陪伴指导,真诚可信的育人伙伴,与学生家长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
③学科教师:主要承担学生本学科学业指导、学习辅导、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科育人工作。
班主任、导师、学科教师三者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协同育人,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3)畅通家校沟通
通过家校适切的沟通,以减轻家长教育焦虑、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家校共育合力、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发现潜在不利因素、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4)达成”教考一致”
加强单元设计与作业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教考一致”。
学校将严格落实市教委关于减负增效和作业管理相关工作要求,完善作业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
学校教学和考试命题坚持“教考一致”原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考试、测试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开学两周内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开学初对于暑期作业未完成的学生不得简单粗暴的处理,更不能出现语言侮辱或体罚现象。不得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
(1)宣传启动阶段:
成立领导小组和行动小组、制定“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方案解读与宣传
(2)实施阶段:
完成导师匹配、导师专题培训、导师任务推进、领导小组过程性跟进
(3)总结反思阶段:
反思提炼经验,交流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整理归档
(1)学校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增量重点向承担全员导师制任务的优秀教师倾斜、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同上);
(2)创新保障制度和挖掘社会资源(导师工作尽责免责,尽职无责保护机制);
(3)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维护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区将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举措,推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协同,为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通过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校社共育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定心,家长安心,创设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个学生和每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适时开展个性精准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以上就是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导师制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