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实施方案

时间:2025-11-14  分类:方案
结合“五项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促进全员与专任相配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校与家庭融合,校内校外互补,充分发挥每位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组织架构

(一)局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局党政办公室、德育处、组织人事处、计划财务处、义务教育处、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处、督导处和XX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处。

(二)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各学校要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全员导师制工作的组织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工作任务

全区中小学于20xx年秋季开学,全面开展全员导师制工作,确保全学段、全过程、全方位落实。

(一)形成一校一策

按照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的基本要求,在专家指导下,学校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本校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

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实施方案》。

(二)开展全员培训

一是各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区组织的XX市校园长培训,各学校工作小组成员参加区本培训。二是各学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校本培训与研修制度,有效提高全体教师对实施全员导师制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提高教师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能力。三是各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和工作实际,提高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具体问题的专业处置能力。

(三)落实“三项计划”

区域设计是以“三大计划”为主体,即“群育计划”、“玩伴计划”、“谈心计划”。群育计划,着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师益友的情感链接,其特点是“育”,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的养育,其指向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玩伴计划,着力在生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其特点是“玩”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智;谈心计划,着力在亲子之间建立平等共学的情感交流,其特点是“谈”在谈中体现关爱,显现尊重,促进和谐。这三个计划相互关联又有侧重,是从不同的维度,立足实践探索,各学校根据校情,将良师益友、家校沟通、教考一致等要求有机的整合在“三大计划”中,建立起既有区域特点,又有学校特色,互动交融,情感浸润,入怀暖心的学生安全防护网。

(四)加强经验总结

各学校在全员导师制推进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每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导师匹配机制

各学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各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办学实际,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学校在为学生配备导师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每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学校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教师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充分发挥班主任队伍、德育专任教师队伍和“导师团”的积极作用,建立匹配机制,加强导师工作的集体研究讨论和对处境困难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

(二)明确导师的基本职责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为每位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在此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寻求适合的教育契机,对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全面的发展指导。

3、落实基本任务。导师的工作设置三项基本任务,包括:一次学生家访、一次交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三个一”。(1)每学期开学前,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2)导师要在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交心谈话和开展家校沟通。(3)导师在每学期末,要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4、优化家校沟通管理。各学校在实施全员导师之后,学校家校沟通

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归口管理”原则上由班主任和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工作,并主要由导师开展家校沟通。

导师在确有学科教师介入必要时,要做好“协调者”,统筹安排家校沟通内容、方式和频次,以达到家校沟通的和谐通畅。

5、恪守职业伦理规范。全体导师在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时,必须坚守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和家庭的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底线规定。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或潜在心理危机时,须及时上报并启动学校应急预案,会同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评估和转介,恪守职业伦理规范。

七、时间安排

1、召开区层面工作会议,启动部署全员导师制工作任务。

2、编制试点学校的经验成果;各学校制订完善工作方案。

3、XX教发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区本培训。

八、支持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1、学校党政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大局意识,在推进全员导师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职责。学校的校长、书记要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责任,定期组织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及时调配力量,开展分类指导。

2、区教育局将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单位的年度考核,纳入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

(二)落实专业保障

XX教育发展研究院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各学校充分运用市级配套开发工具包等专业资源,为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赋能;要学习和运用市全员导师制项目组编制的《师生关系建构指导手册》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要学习和运用区全员导师制工作组编制的《全员导师制“三大计划”实施意见》。

全面建立区、校两级导师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体系,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

以校本培训与研修为主,积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定期针对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指导进行研究,探究建立“导师团”集体教研制度。

(三)完善评估激励

各学段教育指导中心要在行政层面上助力推动,有效引导,严格督促。谋划并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创优评优机制。指导学校加强导师制工作,引导学校进一步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加大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展示与表彰;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优评优等重要参考,强化导师工作的激励保障。

(四)创设教学环境

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加强对学校课程教学“教考一致”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作业管理措施等政策文件,为全员导师制工作创设支持性教学环境。

(五)优化工作氛围

相关职能部门要推动和指导各学校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全体导师的工作开展,同步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实施导师“尽职免责”的保护措施,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 15/15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导师制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