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实施方案

时间:2025-11-14  分类:方案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倡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级部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级部。

(6)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认真填写好受导学生的成长档案。(每位受导生记0.05分,共计0.2分)

2、对受导学生的家访作好记录,每学期对每个受导学生上门家访不少于1次。(上门家访每次记0.25分,封顶1分。)

3、做好受导学生的谈心记录,要有学生谈心后的认识反馈。全学期每位导师对受导学生谈心不少于10次,谈心一次记0.05分,封顶1分。

4、认真写好家访散记,每学期不少于1篇。(每篇散记字数250字左右,每篇记0.4分,封顶0.8分。)

5、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的评价。(有书面材料反映,每位记0.25分,封顶0.5分。)

6、期末写好育人小结。(记1分)

7、受导学生如有特别明显的进步,另加分幅度不低于0.5分。

8、创新育人渠道,如在育人过程中有创新的做法或亮点则酌情加分。

八、备注:

1、以上考核细则解释权在德育处,本考核细则自20xx年11月起实施。

2、以上加分为原始分,此项活动在综合考核中占2.5分。原始分x0.5分为个人所得分!

导师制实施方案14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深化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校—社”共育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组织架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行政中层

职责:主要负责对实施导师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审定学校导师制实施方案及导师名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现状、研究对策、梯度实施,定期开展导师制工作校本培训。

2、行动小组

召集人:

团队成员:陆秋芳(一年级)张慧(二年级)祝建斌(三年级)顾雄鹰(四年级)袁晓茜(五年级)李敏(六年级)陈春梅(七年级)徐一聪(八、九年级)各班班主任

职责:全面实施“全员导师制”切实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及时形成破解问题的对策,形成闭环管理,为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四、工作方针

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成为学生良师益友”、“人人成为家校沟通协调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

2、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适时开展个性精准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五育”并举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促进全员与专任相配合、分工与合作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补充,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五、实施要求


-->> 13/15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导师制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