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实施方案

时间:2025-11-13  分类:方案

(1)20xx年9月—10月上旬,各级部召开班级、备课组学情分析会。

(2)20xx年10月底,制定“全育人导师制”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举行启动仪式。

(3)20xx年11月,举行导师研讨交流会。

导师制实施方案14

为更好地贯彻华侨大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根据《华侨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特制定我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方案。

一、导师的管理

成立导师委员会,主体人员与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保持一致,由院长担任导师制委员会主任。导师管理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按年级设置导师组,组长原则上由班主任兼任;导师组每学期至少开会一次,通报信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形成会议纪要。

二、导师制的形式

导师制实施项目制。按照内容分为三个类别:A.学术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一篇6000字以上标准学术论文或高质量的读书报告;B.学业提升项目: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项目期限内成绩较大提升;C.课外创新项目:让学生在课外创新方面得到较大发展,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担任学院和学校主要学生干部、入选学校学生人才计划、获得重要实践奖项等。

三、导师聘任

1. 本科生导师由院长聘任;

2. 本院所有教师均有承担本科生导师的权利与义务;

3. 导师聘任实行师生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相结合的原则;

4. 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4名,每年级不超过2名。

四、导师的职责

1. 根据导师制申请项目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学术态度,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创新能力。

2.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5-8次当面指导,每次1小时左右,由学生在每次指导后做好《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

3. 根据《哲学本科专业必读核心书目》,或根据导师研究方向,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和研究,撰写读书报告或研究综述(五、六、七学期各一篇四千字左右读书报告)。

4. 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撰写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可以包含助教(高年级本科生)、助研(助研可从导师科研经费劳务费中给予部分补偿)。

5.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6. 为学生提供就业、升学方面的指导。

五、导师考核与工作量

1. 导师与学生共同填写“导师制项目申请表”经学院批准立项后,按照计划,开展导师工作。

2. 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7个学分的工作,并以此分配相关工作量。

3. 完成年度指导任务,在每年度考核中给予部分工作量或津贴,指导一位学生按12个课时分配工作量,超出4名(不含4名)不计工作量。

4. 每个聘期结束前,填写《导师制工作考核表》,评出15%的优秀导师。被考核为优秀的导师给予额外奖励。考核方式和步骤如下:

(1)导师自评。导师对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一次自评小结(40%)。

(2)学生评估。由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填写《导师工作考核表》(30%)。

(3)委员会评估。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综合总评结果对导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0%)。

六、学生的遴选与要求

1.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为A,B,C类自愿与导师协商申请导师制项目;

2. 学生与导师的组合实行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原则;

3. 获得资格进入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机制的同学,与导师进行定期沟通,并在《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中做好记录;

4. 在一个周期的培养机制结束后,需按时提交导师制结项表和成果报告。

5. 经学院考核,对优秀完成项目的学生,予以相应奖励。

七、导师代管与导师制退出机制

1. 导师如因特殊原因,如请假、访学,超过半年时间的,需委托一位导师代管。

2. 如需要更换导师,则由学生申请,经导师同意,提交导师制委员会讨论决定。

八、附则

本方案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解释。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二○XX年九月二十三日

导师制实施方案15

自20xx年秋季开学起,全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要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在所有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覆盖全体高中学生。

工作内容

(一)“一校一策”制定方案

全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制定方案。要根据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二)建立健全匹配机制

各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或利用社团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三)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策略

两项职责: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成为家校沟通的协调者。

三项任务:

1、开展家访。导师每学年要不定期开展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学科教师等联合开展家访。

2、谈心谈话。导师每学年要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尤其是在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学习、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3、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期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五项策略:

1、思想引导。

2、学业辅导。

3、心理疏导。

4、生活指导。

5、生涯向导。


-->> 11/11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导师制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