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发表议论;(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3)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满分作文】
人间短,慢则生欢
慢不是贬义,它的内里蕴藏的是耐心,平和,安静,还有岁月沉淀的一丝清欢。
“长长的日子,是要慢慢过的。”当它浮现脑海时,我本是不屑的。从年幼无知开始,似乎“快”成了人生纵贯的好词汇。“你最快!”“你也太棒了,怎么这么快!”如此话语,不厌其烦。曾经我总是挣扎间去做“快”中一员,现在想想,没有必要。人生虽短,慢却有欢愉。
花衣,黑裙,短发,微胖。这是我对娭毑的第一印象。她的做人做事好像一切都与时代背道而驰,在急匆匆的人群里会一脸淡然,不紧不慢做自己的事。
平常人家都为了赶时间,煲汤?不存在的。大多都是用高压锅,食材一咕嘟全往里倒,二十分钟左右,能喝就成。她不同,每隔几日下午,从三点开始,就处理早上买好的食材,排骨解冻,用陶瓷碗装好,放入墨鱼或其他种类,用文火熬,两个小时则是香味四溢,有些汤还分步骤,似乎有着数不完的时间。
每次我想早点喝一口,她总是不准。“做汤是不能急得,要慢慢煨。做其他事也是这样,不一定要快,但一定要用心。”当时不懂,现才顿悟。
读书时,她也是如此。她没有读过几年书,生逢战乱,在农村矮小一角里,她的母亲硬是让她识了些字。我读书本喜欢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一本书翻,两下就完了。可她总是抓着我慢慢读,一两遍,三四遍。后来读进去了,才懂得慢读的欢喜。现在我爱慢慢地读,在空余时间里去品味其它人生的繁华。“慢慢来有慢慢来的欢喜,一天吃不成一个胖子,不必快,但要坚持。”
最近在重温《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觉得她很像清欢,从混沌世间走来,带来尽是清欢。
《红楼梦》十多年才写成,《史记》更历经波澜,慢的外壳你剥开来,是小巧的好,是坚持的精。
慢一寸,有慢一寸的欢喜。慢慢来,记得,人间短,慢则生欢。
中考押题作文预测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在2017年建社65周年之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计136册连环画套书合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领略四大名著的故事精华,为读者奉上一道重温名著经典,感受传统线描艺术的文化大餐。
材料二:
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西游记》,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据统计,自2017年至今,仅片名包含“西游”二字的网络电影就有26部,但以歪曲、恶搞原著的居多,得到观众认可的极少。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班级团支部组织的“致敬经典,传承文化”专题讨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致敬经典,传承文化
同学们是否知道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词典是什么?它不是中国的《汉语大词典》,而是韩国编纂的《韩汉大辞典》,它里面所收的词条和词汇量均比《汉语大词典》多。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场官司—中国和韩国因端午节的文化产权而产生的争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事情呢?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走进经典之中,我们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我们学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智慧;我们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如金,我们还理解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与执著。
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诵读杜甫,我们感动于他身处贫困却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阅读《三国》《水浒》,我们感受着战争的惨烈和忠义的价值。赏析《红楼》,我们在惊叹贾家的奢华糜烂的同时有流连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同学们,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走进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样,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走进其中,你能领略学习的乐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实。在经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艺术,文学的境界。
同学们,想想你自己,面对愈来愈那学的学业知识,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执著?面对与同学的摩擦,你是否选择了楚庄王的宽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马迁的顽强?在个人爱憎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明白了苏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进经典吧!致敬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进经典吧!致敬经典,你就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经典吧!致敬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以上就是中考押题作文,中考押题作文预测7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中考押题作文,中考押题作文预测7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