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是这样评价西楚霸王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中可见,这位女词人对于项羽的态度是钦佩中夹杂了一份思念。也许吧,在南宋那个动荡的年代,尤其是在李清照面对家破人亡的时刻,她发出这样的感慨是情理之中的。但站在21世纪的起点上,今天的我们恐怕不怎么会认可项羽——那位在乌江拔剑自刎的霸王。尤其是当我读完《鸿门宴》,尽管刘邦有刘邦的不足,但相比之下,项羽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让人感到可惜的自大,以致最后用最不英雄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鸿门宴上,刘邦的几句辩护之词,几句看似甜蜜的言语,项羽为之喜悦,为之兴奋。那原本对刘邦的怒气似乎在一瞬见化为乌有。范增的那意味深长的眼神,他置之不理,让自己迷失在刘邦的甜言蜜语和他自己与日俱增的狂妄心上。可怜范增,为其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却抵不过刘邦一张善于词令的嘴,恨只恨自己跟错了主子,投错了门。
宴会上的刀光剑影项羽,不会留意到。他的大脑被自负填满,他对樊哙的“英雄惜英雄”之举换不回人家对他的敬仰,他的一举一动都将自己的缺点暴露无遗。骄傲自负,有勇无谋,优柔寡断他就这样将自己致命的弱点赤裸裸呈现出来。试问这样的人怎可成就大业?若为王,那必是有心机的、有谋略的、心思缜密的、能够明辨是非的、野心勃勃的项羽?他有吗?
如果他有,他不会轻视刘邦这个劲敌,不会不知道潜伏在他身边的危险人物,更不会在刘邦四面楚歌之时写下那首悲歌:“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自刎在江边,并不是被刘邦所逼,而是他那些已沉淀于他内心深处的自负自大所酿成的惨剧。
面对项羽,不知是该说“活该”“自食其果”,还是该同情怜悯,或许是两者并列着。鸿门宴里犯的错,怕是项羽一生中最致命的。也许一代霸王在江边自刎反思的正是这件事。可惜历史不会允许它重来,但只怕即使重来,项羽还会在另一个鸿门宴上继续他的错误。
有关项羽的高二作文篇5
那在反秦战争中名声大噪的西楚霸王,那英勇又悲壮的一生,项羽,即使最后落了个自刎的下场,即使他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彻底失败了。但,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士,仍是“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纵使结果不尽人意,但没有人敢说项羽的一生是失败的。
年少时的项羽,欲学“万人敌”;那是的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真诚的与类似于“小混混”的刘邦称兄弟。他虽年少,却敢于破釜沉舟,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楚怀王说项羽性情浮躁,但他却以这气势威震天下。在那楚汉之争中,主角无疑是他。在那青涩岁月,他竟领着百万兵马,意欲收复天下。这样的他,怎么叫人不敬佩?
之所以说项羽是英雄,因为他仁,他义,但这却害了他自己。他本着“惜英雄重英雄”的心,与樊哙惺惺相惜;他念着旧日的情意,令刘邦与死神擦身而过,引得范增亚父失望摇头。他抓来了刘邦之父,威逼刘邦,刘邦却嬉闹着,叫项羽“分他一杯羹”。可项羽却下不了手,世人皆话他傻楞,但这就是项羽那之情的心性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净土,那充斥着世间所有的美好,而项羽则坚诚地守护者,纵使明知在这乱世中,那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思项羽,思他的意气风发,他的仁义双全,他的至情至圣,他的执着真诚。
项羽的败,是必然的。他的仁义注定了这一悲剧。刘邦出身于一市井流氓,没有项羽的义薄云天,但他却用了权利与利欲代替了那铁骨铮铮的正义。不得不说,只有这样的统治者才能延续秦始皇的统治。现实对项羽来说,无疑是“天亡我也”。如此一位有才有能的霸王,却不能登上那荣耀的胜利顶峰,不由得令人深思世上有多少人计入项羽,有才却意欲不得志,只能抱憾而终,现实总能把人们压弯腰。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悲凉,但那八百骑兵仍然生死相随。是怎样的统领,令他们甘于以命相许,以血相卫?儒家有一弟子说,人分虎豹及狼样两类。然而项羽这样的虎豹之王,却被那卑鄙的狼样凭着他自刎而死的尸身到刘邦处拿封赏。世事是如此的不公,然而刘邦掌握了人们渴望利欲的心态,却践踏了项羽那英雄气概,得了天下。
可见,人们心中有着不可泯灭的贪。这人心构成了这世界,而拥有着项羽的那样的执着与真的人,注定会被这世界背叛,落得那悲戚的下场。然而,除了叹息,我们又能说什么?
至今思项羽,思那血性男儿,思那顶天立地的无畏,思那乌江边滔滔不绝却又悲悲戚戚的吟唱
以上就是有关项羽高二作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有关项羽高二作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