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本有,错位其罪
社会的阶层往往是金字塔形所呈现的模样。资源的逆向流动造成了社会本身形态,和非平等的社会模式,秩序暗含其中。
强弱的定义便是秩序中的关键,他对应的是能力和责任的大小关系。即“外化于形,内敛于心”。
从古至今,“不做良相,便做良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责任的强弱。庶民并非弱者,而是能力局限了责任。将军并非强者,而是能力责任的对位。强弱在这里并非模糊的概念,它如同一条铁律,阶层分割清晰得让人不寒而栗。
反观而今,从科举到高考,打破阶层固化的工具越来越完善,却不可遏制“错位”的产生。“错位”在年轻一代的发展中已成极端。凡尔赛的盛行便是责任错位,躺平便是能力的错位。诚用存在即合理解释“心灵主人”的荒唐,但强弱一旦错位,不仅会使个人作茧自缚,产生心灵的错位,更会使社会中的资源错位,进一步导致社会本身的错位。近乎于疯狂的减负和细化的教育改革担心的不就是这个吗?
进而观之,佛系也好,躺平也好,溯其根源也是错位——心灵预期的错位。当人们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盲目的奉为圭臬,一句“你凭什么用十年的寒苦超越别人三代的努力。”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没有人甘于平庸,但所有人都得接受平凡”甘于平凡所闪烁的不只是满足更是对自己能力和责任的强弱平衡调控。这样的人虽平凡但伟大,虽不惊天动地但也不碌碌而为,一事无成。
诚然启蒙运动中的口号“人人生而平等”燃起了多少有志青年的一腔热血。但“平等”的只是心灵。“罗马喝咖啡”便是其最好的佐证。所以笑称投胎也是门技术活。归于现实,不同人的能力本有强弱,责任和能力的互不错位,才是时代洪流中最牢固的锚点。
齐有鲍叔,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焉者,又何加焉?——孔子
春秋时期,暗流涌动,公子小白胜而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一直追随桓公,尽心尽力辅佐,现如今风浪歇,鲍叔必然一跃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深知“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袍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因此,他甘愿屈居管仲之下,一生奉献给齐国。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仲回忆起少时,鲍叔对自己的救济和知遇:“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而今,他们当了官,立场相对,各为其主,本应拔刀相向,鲍叔却胸襟宽广,举荐管仲,难怪司马迁感叹: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啊。
“知”之一字,最为难得。鲍叔知道自己无法辅佐齐桓公称霸,审视自己的位置,举荐人才,此为“知己”。相比于有的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管仲是幸运的,鲍叔知人善任、明月入怀,给了管仲重施抱负的机会,此为“知贤”。在唐朝盛世,李世民的确是有智之人,房玄龄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拜为宰相;戴胄不通经史,但为人正直,当了大理寺卿;而敢于直言不讳的魏征,就成为了谏官,真可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一定会像公子小白一样受人拥戴,而成为领袖;也不一定会像管仲那么雄才大略、流芳千古。不是每个普通人都是万里挑一的千里马,也不是每一匹千里马都会受到伯乐的赏识。但是,我们的人生轨迹可以自己主宰,每个人都可以学着活成鲍叔那样豁达,那么虚怀若谷,学会发现别人的才华,赏识能人,包容一切。
一个成功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把我的资产全部拿走,可是把人留给我。五年之内,就能使一切恢复旧观。”
管仲、鲍叔、齐桓公活在春秋时期,我们读着他们的人生,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智也,仁也,义也。
高考作文素材最新10
春秋年间,齐桓公称霸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管仲的过人之才,齐桓公的善于用人、不计前嫌令人钦佩。但我最欣赏的乃是宁居管仲之后,无言地等待一片壮阔的齐国河山图展于眼前的鲍叔。
在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管仲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当两派争权夺势之时,小白险些陨落沙场,又有谁能像鲍叔一样,在心里默默埋下化敌为友的种子?人们看到齐桓公不为先前的那一箭心生忌惮——这固然是他的气度——却往往忽略了,是鲍叔不惜触齐桓公的逆鳞,毅然地向他推荐了险些取他性命的敌将。鲍叔不以对立为出发点,而视天下格局为旗帜,运筹帷幄,化干戈为玉帛,早早地为主公绘成了霸业的蓝图。这才是一代英雄的眼界与高度。
“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齐桓公启用了管仲。鲍叔则无言地实施他计划的第二步——退居其下。也许有人说,鲍叔看到真正的英才到来,就失掉了助君王横扫天下的壮志,可谓怯懦,此言差异!鲍叔先前助小白与公子纠争夺君位,己方丝毫不落下风,并最终取得了竞争的胜利。他在未雨绸缪地将目光置于管仲之时,又是何等地从容而胸有成竹!只不过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助小白夺得王位,更是要为更宏伟的目标奠基。他这一退,并非像隐士那样退向了山水田园,退向了独善其身的角落。而是退向了展望全局的高地,笑看云卷云舒。这不单是一种重大局的气度,也是他超然名利之外,深谙内心信念的高度自我认知。人们也终究没有忽略他潜默的贡献,司马迁一句“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我们几时见过这样的格局呢?鲍叔固然受到了人们的褒奖,但他的功绩实在太隐秘而平淡,若不细细体会,怎能提炼出其中的智慧?他的让步,极有可能让他由此失掉主公的恩宠,乃至名垂青史的机遇。反观管仲横扫天下、意气风发,正是台面上的英雄、成功的典范——人人都会由衷发出敬仰的赞叹。鲍叔为何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固然如此。但“利”不单单可以是个人得失,更应当是集体的福祉。对鲍叔来说,“利”早已摆脱世俗定义,转而寄托于江山社稷的圈点之中了。
我们或许并不需要站在鲍叔那样的制高点以“退”代“进”,他的让步只是大局观的一种体现。我们也许深陷压力的泥沼,对未来感到迷惘。如果我们在社会机制永无间隙的运行下体会到人生的乏力,不妨想想“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怀着大局观投身到集体的浪潮中,你原本用来顾影自怜的力量将被千万股坚定的力量牵引,奔腾而去。孤独感将荡然无存。“位卑未敢忘忧国”便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我的志向并不为我的身份决定,宏大理想便是理想,崇高信仰即为信仰。希望我们都能尝试靠近鲍叔的格局,让青春发光发热。
以上就是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素材2022最新_高考满分作文参考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素材2022最新_高考满分作文参考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