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5-09-08  分类:总结

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了xx-xx年5个年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面积34万亩,获省奖励450亩用地指标。

二、存在问题

1、农业投入少,招商引资无突破,没有大的农业企业落户xx。

2、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改变,受天气影响较大,容易受灾,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有些种植大户受台风、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损失惨重。

3、xx龙头企业少,规模偏小,省级4家,市级9家,生产规模弱而小。内湖农批市场的后遗症,对xx发展现代农业的负面影响大。

4、深加工企业少,没有形成农业产业链条,农产品附加值低,萝卜、稻谷、花生等仅有少量粗加工企业,无深加工企业,荔枝、甘薯等无加工,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销路成问题,价格低,种植大户没有了积极性。

5、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xx农业仍以分散的小户种植为主,没有统筹规划发展,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

6、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灌溉的水渠长年失修,导致很多水田丢荒。

7、农业科技落后,由于土地确权等原因,土地流转困难,无法连片集中开发,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土地的产出效益低。

三、意见建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因此,农业要先行一步,把提高农业经济质量放在首位,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选准选优项目,积极探索“土地入股+规模种植”“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大户带小户、专业户带散户”等发展模式,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与实力。要成立专业合作社,着力培养电商人才,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统一标准、品牌和销售,让农产品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要狠抓人才回引、科技下乡、金融服务、基层党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立起有产业支撑的可持续的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农业产业,要克服等、靠、要思想,要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让村民的心聚在一起,做到心向一处聚,力向一处使,让“要我致富”真正转变为“我要致富”,要在政府、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1、做好基础性改革工作,激发产业振兴活力

(一)切实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确权是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前提,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和关健性的工作。我市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承包地承包权、经营权不清晰、不明确。一方面,承包地块空间位置不明,农民担心流转出去的土地到收回时位置不准,有的宁可荒废也不愿流转;企业流转到的土地不集中连片,难于规模化发展,特别是设施农业用地,有的核心区域流转不了,严重阻碍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群众手里没有权益证书,手里的地在银行不能抵押变现,想发展产业缺乏启动资金。正在开展的土地确权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切实做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工作。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三权分置”的核心要义是放活土地经营权,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业发展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首先要解决“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三)切实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户获得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的基础,是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件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集体家底摸清摸准;

同时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几年前,我市就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并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交易管理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集体“三资”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进行清产核资、规范农村集体产权管理。

2、积极探索xx农业产业发展新路

一是科学制定我市农业农村总体发展规划和差别化区域发展规划,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选准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定位、模式和发展能力、规模的产业振兴规划。避免没有特色、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走出一条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区域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xx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华丽转身,由此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着力打造四大园区。即:一是以潭西镇、上英镇、河西镇、博美镇、甲西镇、南塘镇、湖东镇、内湖镇为核心打造优质现代粮油产业园区,以水稻、蕃薯、花生为主导产业;二是以八万、陂洋镇、铜锣湖、西南、大安镇为核心打造优质水果产业园区,以荔枝、龙眼、菠萝、香蕉、沙糖桔、三红柚为主导产业;三是以大安、博美、内湖、桥冲、南塘、湖东、甲东、碣石、甲西为中心,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区。以大蒜、萝卜、淮山、芝麻、西瓜等为主导产业;四是以西南、大安、河西、金厢、碣石、甲东和甲西为核心打造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园区。

四是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强农战略。要积极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业”,按照体现地方特色、选准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建设一批具有长效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要围绕“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总体要求,打造一批独具一格的特色小镇,发展红色旅游、滨海旅游、宗教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狠抓科技培训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技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建立完善“专家+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巩固推进落实“专家联点联系、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建立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推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实施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提高农业技术指导的到位率,不断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4、强化质量监管实现农业产业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理念,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水肥一体化”等农业项目,引导种植大户转型升级,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引导农民发展反季节、有机果蔬和特色种养,指导农业企业、组织进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进行农产品抽样检测;

要坚持绿色导向,大力推进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通道,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让群众消费放心,促进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5、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完善农业支撑体系,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农业品牌创建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促进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拓展大蒜、萝卜、沙糖桔、蕃薯、芝麻、鱿鱼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专业特色种养带,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农村产业兴旺,让农业真正成为有钱可赚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6、拓宽流通渠道助力产业发展


-->> 9/18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