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的放手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我们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多在指导上下功夫,讲究指导的艺术,教师指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
本学期我们建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地位平等,互相协作。
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尤其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式记录和观察,以便对学生小组学习的各个方面作及时的反馈和调整。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学生评价:预习考评、课堂表现、复习巩固、午后自测、小组研究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呢?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收集的片段:
预习考评:学生的预习作业以复习前天知识和当天新知为主,所以考评时一方面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新知的探究情况来评价,其中新知探究考察的既是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考察小组的合作程度,由老师来进行有效的评价,选出最优秀和有待努力的小组,分别给以不同的记号,用表格形式记录,并必须把情况反馈到每个小组。
课堂表现: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如果是概念型的新课,强调学生的归纳能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如果是应用型的新课,如果采用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每一道题目的话,那时间上就来不及了,而且学生对于几何的推理才刚形成一个概念,所以书写格式是必须加强,以前讲课都是老师直接给学生写出详细的书写过程,发现学生记得不牢,所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在讲授完新知识后,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每一小组讨论不同的题目完成不同的目标,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识别的时候,我在通过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示了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然后出示第一题应用,把这个任务分给一个小组,然后在大家一起解题的过程中,该小组就解题的方法和过程书写进行讨论,其余习题以此类推,基本上保证每小组一题,然后又该小组派代表发言,说出组内找到的所有的方法,并由同学们作评价,如果方法基本上合适并且齐全的说明小组讨论已经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没有,在本小组其余成员补充的基础上,如果其他组的成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的话,那么老师就根据回答的。情况给小组加星,以表鼓励。如果一堂课不能涉及到每个组,那可以链接到下一堂课。如此操作使学生对书写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到的解答过程体现了知识的灵活运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观察着,评价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纠正。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复习课和作业的评讲,而且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的简单运用,一般只要借助小组的力量就能完成,由小组长进行监控小组成员完成订正整理工作。
复习巩固、课后自测:在课堂交流的情况下,独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做到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并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解决课堂遗留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后检测这一块进行知识的再应用,再认识过程,并进行测验评价。
小组研究:分成了两块,一是在每张讲学稿上都预备了一条思考题,供学生小组讨论研究,二是让学生主动去看课外参考书,出题解题,并选择好题公布在试卷上,让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周周清:利用周周清检查学生一周的学习情况及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情况。
我们还可以利用历史课本中存在着的大量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一些制作等,通过手工操作来解题的一类题目,经过小组讨论然后让他们各自表明自己的观点,老师再去总结,这样不仅使问题得以解决,还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当然这还只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有待于从实践中去进一步认识思考,进一步去充实完善。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我们课改组的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第二学期。经过课改组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上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将课改更好地深入贯彻下去,现在将上学期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小组内不能有效互动。可能是一开始,学生比较害羞,有些不能主动的表达。
2、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表现不均衡。结合小组实际,小组内同学之间的表现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在交流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5、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二、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教育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确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师指导课堂教学重要思想。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做为一种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必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技能,需要培养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技能。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学习与训练。上述的片断也反映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未经较好的训练,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训练学生这种学习技能呢?我作如下探索:1、示范作用。2、反馈调控。
3、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习惯,需要强化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技能,还要把它纳入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来训练养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教就会,具有长期性。需要教师要有耐心与恒心,同时还具有渐进性,待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培养、训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为了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学期,我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今天,我进行了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实施。首先我给学生们讲解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及对我们学习的巨大的作用,学生都很兴奋,也很乐于参与这种自主式的学习方式。看到学生的反应,我心中暗喜,看来自己的努力没白费,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很买单。然后我按照小组合作方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我班共48人,每组六人,共分了八组。
以上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