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时间:2025-05-14  分类:总结

三、评读,体会人物内心。

1.重点句理解:克利亚老师最后说的那句话,应该怎么读?(由衷地高兴和赞赏)

2.人物评价:你如何评价克利亚老师?(老师的批评有他的道理,蒙迪的理想与他当时的现实条件确实有相当的距离;后来老师是蒙迪向前奋斗的鞭策者;但也可以说,老师没有眼光,没有发现蒙迪是个理想远大,勇于奋斗,坚韧不拔的孩子。)

3.思考理想:你认为该怎么树立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理想要目标远大,经过深思熟虑,也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不能瞎想,树立理想后,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四、作业。

1.放飞我们的梦想演说会。

2.搜集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格言警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选篇10)

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举例——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地处乡镇,见识少,没见过蝙蝠和雷达,所以需要课前布置他们去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敏锐、揭开、障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教师准备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播放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问:蝙蝠是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是雷达?

生就自己掌握的资料回答。

问: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自由发言。

现在,我们就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在文中圈出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词,不懂的`向同桌请教。

3、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学生齐读屏幕上的生字词。学生就不理解的词语提问,教师请同学解答。学生不懂,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难写的生字,如:蝇,荧等。

5、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问题:科学家为了弄明白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进行了几次试验?每次分别得出什么结论?最后综合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朗读问题,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3、学生和同桌交流对问题的见解。

4、出示表格,集体交流,填表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四、小结并拓展

1、这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十四个生字词,明白了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

2、联系生活,说说我们科学家对哪些动物进行研究弄明白了什么事情。

五、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课后思考

科学家是怎样发明出雷达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选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近20__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

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3、投影出示20__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4、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 ) ( ) ( ) ( )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选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和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 6/10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