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下教案

时间:2025-05-14  分类:总结

(学生先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有时间教师可以范读,然后让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一些优秀的课外古诗词,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教师寄语学生: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

设计意图:用古诗词的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设计:

约 客 赵师秀

雨,青草,池塘,蛙,棋子,灯花——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闲敲棋子落灯花”

——动作描写,无聊,惆怅 方法归纳: 图画法

文字描述法

《约客》课堂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填的词《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的。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进入本节课第一个环节: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生:月亮,竹子,一个人,还有琴,可以想到王维《竹里馆》。师:可以背诵吗? 生:可以。学生齐背。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下面请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张天赋同学:我画的是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在一个安静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功利的羁绊,表达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与作者淡泊的心态。师:看来张天赋同学对这首诗歌认识很深刻,画得也不错。老师把一首诗歌送给你,希望你喜欢。你来读一下。

生:张家得女子,天赋自为名,睿智难题解,遐思美韵生。书能藏万卷,悟更胜一层。多有怜惜意,雕琢大器成。师:老师希望你努力学习,终成大器。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的竹子、月亮等,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物象。那么什么物象呢?请看大屏幕。和物象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概念是意象。

生:朗读教师给出的物象、意象的概念。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师:老师给同学们就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物象和意象。

例如我们经常读古诗词会碰到“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为什么呢?希望被送走的人能“留”下来。在“柳”上寄与古人的一种思想。我们将这些寄与思想的就叫做意象。以后随着同学们知识越来越丰富,你会知道很多的意象的。

师: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学习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课中美文我来赏,寄情画意解诗文。

师: 同学们自读诗歌,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 老师举一个例子:雨

生1:青草,池塘,青蛙,棋子,灯花,师:你觉得还应该有什么呢? 生2: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我”。

师:非常好!为这个同学鼓个掌。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生1:我觉得诗人通过物象告诉我们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生。表达的情感应该是失望、寂寞。从灯花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油灯点的很久了,所以才会有灯花的跌落。生2:我觉得想通过青蛙的叫声,写出雨夜的安静,也写出诗人的无聊。生3:我觉得通过青草、池塘、蛙声,写出诗人无所事事。

生4:我觉得作者通过热闹的蛙鸣等环境描写,想要衬托夜的寂静。……

师:我们一起了解了诗歌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习时你们画的图画,在四个人一个小组,修订一下,使之更能很好的表现诗歌的内容。然后每个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分享。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简笔勾勒绘美图,诗中画仙脱颖出。看看那个同学能成为画仙?

生1:我画了一副棋盘,还有一个人。生2:我画了柳树在雨里摇曳,还有落花。生3:我画了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个人在下棋。

生4:我画的是荷塘,有很多的青蛙在叫,因为诗里有“青草池塘处处蛙” ……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几位同学说的,还有黑板上的画,评出心目中的画仙。生:某某同学

师:老师依然送给你一首诗歌,希望你喜欢。生:读“行韵有诗篇,放眼苍穹千万年。回眸一笑间”

师:同学们分享了的美图,老师为同学们的表现叫好。老师提出一个建议,同学们可以学一下国画,国画配古诗词,那才是绝配。

诗歌学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我们还需要:披文入境揣意境,笔端含情韵味生。就是品味诗歌的意境。

生:齐读:“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师:同学们,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便利贴上完成诗歌意境的描述。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内容描绘出来,描绘时应注意体会诗人 的心情,做到情景交融。

生1: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成了烟雨世界。青蛙成了耳朵的主角。夜深了,客人还没有来。实在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光,竟然震落了灯花。

生2:江南的雨,催熟了梅子。青草染绿,还有池塘和青蛙。与友约弈,约时已过半夜。独自一人,闲敲棋子。无聊至极。生3:梅子成熟了。斜风细雨柳如烟,传来阵阵蛙声。已过半夜,有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间。

生4:在梅子成熟的季节,细雨蒙蒙。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的蛙声。朋友还没有来,可能是因为下雨出行不便的原因吧。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呢?只能是敲着棋子。

……

师:同学们都抓住“闲”这个字了。它用动作描写,写出诗人无聊、落寞、惆怅的心情。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个探究题:苏轼的《承天寺夜游》里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秦观的《浣溪沙》里有“宝帘闲挂小银钩”,这两句话都有一个“闲”字。下去好好品味一下,看看“闲”的含义是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把你在便利贴上写的文字贴在你的画的留白处。课下交上来,我们将举办展览,分享学习成果。

师: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可以自由朗读诗歌,用你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心声。

生:自由朗读。齐背。

师:本节课我们以《约客》作为例子,学习了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进入第五个环节收获满满我来说,诗词学习方法多。

生1:诗歌可以用歌唱的方法。生2:还可以用图画法。

生3:我觉得还可以用文字描述法。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学习诗歌,不仅仅要能背诵,会默写。更应该在理解诗意、诗情的基础上,有自己对诗歌的赏析。今天我们实践了图画法,文字描述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好好应用,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有所得的。

师:心无旁骛致情专,举一融通能反三。学习要有举一反三的本领,下面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课后美文我来赏,魂牵梦绕翰墨香。

师:发放教师推荐学生课后学习的诗歌内容。推荐:

1苏轼的《浣溪沙

斜风细雨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2.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4.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5.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出示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堂教的方法,图文结合,赏析诗歌的意境。老师推荐五首诗歌。

2.可以借助于网络,亦可请教美术老师。3.举办古诗词赏析比赛,每个同学都要参加。

师:老师在课的最后送给同学们一是诗歌。这是老师给予你们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通过努力,实现凌云壮志。

生:齐读。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下课。

《约客》教学反思 古诗文诵读,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停留在背诵、默写的范围。我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单薄。中华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学生应该对诗词赏析有所涉猎才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要求“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教师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我认为初中起始年级就应该在这些方面予以关注。

《约客》属于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文,本节课我主要是想以此为支点,教给学生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我认为,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诗词赏析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的。

本节课的亮点是:

1.通过图画法让学生在遵从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笔来勾勒诗词的意境。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学生要把它画出来,肯定会仔细研究诗歌的内容。学生参与度极高,几乎都能用笔勾勒自己心目中的诗歌内容,化无形于有形。虽然他们的画笔还显稚嫩,这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喜欢就行。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画得更好。以后还会与美术老师沟通,教给学生中国画的画法,有理由相信,中国画和古诗词,一定是最好的搭配。

2.文字描述法,学生能够从自己学的诗词内容出发,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我认为孩子们各有特色,甚至有的孩子利用古诗词来解读诗词,真的很好。

3.我对一些孩子的评价,也是用古诗词进行的。孩子们对这样的评价方式非常的喜欢。孩子们很是崇拜我。亲其师才可以信其道。课余,还有一些孩子问我索要诗词。课堂的预设性诗词发给孩子。至于他们需要,依然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孩子的愿望。

4.古诗词素养需要“熏”。即使现在孩子不懂得古诗词如何押韵,如何平仄?那有什么关系。教师只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相信有很多的孩子会喜欢上古诗词,能做好前文明的继承;还有个别的孩子会通过学习会作诗填词,那就是传承了。多好!


-->> 7/11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部编版语文七下教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部编版语文七下教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