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语文教材教案

时间:2025-05-14  分类: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三、学习对子歌(一)

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

1.齐读,齐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留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对子歌》(其一)并背诵下来。

3.预习《对子歌》(其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指生背诵《对子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提问《对子歌》(其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继续学习《对子歌》(二)

1.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对子歌》(其二),边默读边标记。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教师点拨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2.做课后题

五、留作业

1.抄写《对子歌》(其二)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优秀的语文教材教案篇1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运用看图识字方法 让学生识字的课文。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观看花儿的场景,学习有关身体部分名称的5个字;第二部分则通过两个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通过学习两句俗语认识两个表示动作的字。图画展示的是儿童的生活,因此,看图识字的本质是利用已经熟悉的生活识字。这身体部分的5个字和两个表示动作的字,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常说的,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口、耳”等 7 个生字,其中“口耳目手足”借助插图认读。

2.会写“口、目”等 4 个字和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口耳目足手”的功能,养成坐、立、行的规范,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

三、教学准备

“口”等7个生字字卡、词卡,课文插图PPT,有关视频,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口、耳”等 7 个生字,其中“口耳目手足”借助插图认读。

教学难点: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猜谜语。

课件出示: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答案(眼睛)。教师提问,眼睛可以用哪个汉字表示?(目)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生字“目” ,学生认读。

(1)教师 范读,学生跟读、齐读、指名读。

(2)请学生用“目”组词。(目光、目标、题目……)

课件出示(目光、目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小结:“目”和我们的眼睛有关,它的作用是看。

(板书:目--看)

2.课件出示生字“耳”和课文相关插图,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指名读。

(2)请学生用“耳”组词。(耳朵、耳机、耳环)

课件出示:耳朵、耳机、木耳,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提示学生指一指,拉一拉自己的小耳朵。

明白耳朵的.作用--听。认真听老师讲,听同学讲,听家长讲

课件出示并板书:耳--认真听

3. 课件出示生字“口”和课文相关插图,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指名读。

(2)请学生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3)指导书写。

请学生观察,“口”字像什么?(像人张开的大嘴)

观看书写提示,并学习新笔画“横折”,教师提示书写要领。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三)课中操《幸福拍手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呀,看那大家都一起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


-->> 9/10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优秀的语文教材教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优秀的语文教材教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