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7上Unit3的主题是Welcome to our school。在听力课的开头,引入自己的学校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哪所学校,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对英语核心素养的学习,笔者认为此时必须趁热打铁,要为学生进一步提供创新的舞台,使他们真正热起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反思后我认为在原有的活动中,应该多增加一项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讨论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有哪些设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讨论、大胆思考、想象创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平台。为后面的听力做好圆满的铺垫,从而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调动起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兴趣,使导入变得更加具有创新性,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2、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节课以任务型教学为中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已有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发展这些思维品质的最为便捷的方式,乃是通过教师对提问的设计而实现,这不仅包括教师自己提出问},也包括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在这堂课上除了提出与所听内容相关的问题外,也应该提出一些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在听完Speak up关于图书馆的内容后,提问中可以设计以下两个问题,先提出1、What can you do in the library?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多样化的答案,如:
1、可以在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书籍;
2、可以向图书管借阅自己喜欢看的书籍;
3、可以在图书馆安静的做作业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学生:Can we cha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library?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这个问题,从而主动提出第二个问题What shouldn’t you do in the library?通过这样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不仅问题本身有助于学生从表层学习进入了深层学习,使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而且最后一问可以发展学生自己的提问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自主发展。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了解西方文化礼仪,对提升文化品格有着积极的作用。经过本人对英语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觉得这节听力课中,在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教学之余,要渗透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品格。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谈论交通方式,在谈论到坐公交车上学时,应该向学生介绍在英语国家,乘坐公交车的礼仪。乘客上车可以说:“Good morning, sir/madama”,下车的时候,要对公共汽车司机说:“Thank you”,并且告诉学生这是西方文化礼仪中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跨文化交往中有很多的品格值得我们向其他国家学习,也许不久的将来,学生上公交车时都会这么做,这样公交司机也会每天拥有好心情,进而形成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我们的学生慢慢学会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品格。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它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现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使用好网络,那将会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产生巨大的效果,因此,在本节课末尾的作业布置上,笔者认为应当增加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网上搜索更多关于如何帮助贫困地区孩子改变现状,改善上学交通方式的方法,尝试用英语把措施罗列在自备本上,便于下节课交流,交流后也能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制作poster,展现自己的思维内涵,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英语不仅是交流工具,更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也认为:事实上,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反思,我更坚定了我们英语老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完善、健全的人格。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
9月21日,我校一线教师来到沂南县西北边陲的马牧池中学参观学习。首先听取了该校教导处主任郭大锐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然后听了两节课。
第1节,听了八年级的一节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节课课堂气氛非常好,没有因为众多听课老师的到来,学生觉得有些拘束,小组活动非常充分,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三为主的理念。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非常积极,还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游离在小组之外,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我认为,这与小组建设不完全有关,小组内学生分工不明确,只有一个组长在起作用,别的学生没有展示的权力,长此一往,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便产生了这种现象。所以说分组教学的前提是做好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工作,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小组有机的一员,不游离于小组之外,同时加强小组评价方面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里面都能及时得到肯定,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在这种和谐和状态下,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2节,听了七年级的一节《童趣》,这是一篇文言文,上课的老师重视了文言文的朗读,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注重基础训练,这一节课课堂气氛不如第1节课那么活跃,可能与七年级学生第1次接触文言文,没有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一点老师应该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扎实的训练,达到文言文中一些实词与虚词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通过学习、听课,我觉得,要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学生一定能创造奇迹,如果我们再把学生抱在怀里,不肯放手,那么学生就不可学会走路,更不用说奔跑了。
本周二山东省生物实验讲课比赛在临沂九中隆重的举行,我们学校的所有的生物老师参加了一天的听课活动,对此我感受颇深。来参加讲课的老师大多来自山东省的各所优秀学校的教师。他们的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灵活而巧妙的教学技巧留给我很深的触动。
实验课对学生来说是一门特别有趣的生动课,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同时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所以教师实验课讲课时要注重这两大特点:提升学生的动作技能和渗透各种积极的情感教育,而且要注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我作为实验课讲课的一直追求的目标。但从讲课技巧上还有许多要学习的东西。
我听取了5节实验课----种子的萌发、血管的流动、观察叶片结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究土壤对鼠妇的影响。不同的教师对实验课的教法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课题确实也需要不同的教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听课我收获到的是:第一,实验课的情景创设是优质课的前提和关键,要好好的设计尽大可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第二,教师尽量少讲、少提示,让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操作的时候让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技巧。要让学生忙起来而不是老师忙。第三,注重情感教育的及时引入,将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渗透于生活,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提升。第四,教学模型的重要性或者说教法的新颖性,老师可以动手制作一些模型或动画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当然还有很多我要学习的地方,实验课如果处理得当,对学生的理解知识的能力或动手能力及学习的兴趣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实验课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学习的一些习惯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要多加以巧妙的引导学生的实验各项能力。
本周开展了听评这个活动,我觉得很好,对此感触也颇深,从中学到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许老师在上,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先给出问题,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做题,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再由小组代表上台讲解,这样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变成了所有的学生的堂,这样一节下学生都学到了东西,到下时有得学生还感觉意犹未尽,总之是很精彩的一堂。
对此,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也学习这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在被听过程中,许老师的一句话让我突然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忽略了基本的简单的内容,从而导致讲的有难度的题学生理解不了,简单的他们掌握的又不牢。
以上就是听课反思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听课反思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