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乡村旅游地医疗体系。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绝大多数乡村在医疗卫生方面较为薄弱,要建设养老型乡村旅游地,需要政府引导,充实乡村医疗力量,建立乡村旅游地医疗点,应以公共医疗单位为主体,同时鼓励民间医疗机构加入,形成较为完善的乡村医疗体系,解决老年人在乡村旅游地养老的看病问题。此外,还应尽快解决异地医疗保险报销问题,为在乡村旅游的老年人提供就近疗养和医治的条件。
(三)专业的养老旅游人才缺口还很大。乡村养老旅游服务不同于普通旅游服务,要求服务人员在拥有旅游服务能力的同时,具备专业的护理能力,能够为老年游客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数超过1,350万,但是可以直接从事养老旅游服务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多,大多数都缺乏专业的老年人护理知识,加上旅游行业由于工资水平较低、工作强度大等因素的困扰,旅游服务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员工队伍不稳定,专业服务人员的不足很难保障乡村养老旅游的服务质量。
为了保障乡村养老旅游的服务质量,政府应牵头或者引导行业组织制定养老旅游服务专业人才中长期规划,逐步确定各地养老服务人员薪酬标准,提高服务人员的薪酬和社会保险待遇,努力改善工作条件。重视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制定政策鼓励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旅游服务行业。只有让养老旅游服务人才有一定职业规划和从业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从事养老旅游服务行业。
(一)乡村养老旅游小区。发展乡村养老旅游,政府可以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政策倾斜,引导房地产企业与有实力的社会养老机构、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开发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乡村养老旅游小区、老年养老公寓。选址应在环境优美、交通方便、适合于疗养的乡村旅游地,小区或公寓整体建筑风格应古朴典雅,室内布置与一般家庭居室大体相同。但养老小区或公寓的设计与硬件配置应该更加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楼梯电梯更注重人性化,应设置安全抓杆,小区内道路、楼层通道便于轮椅通行,房间内的设备设施取用更加方便,房间应设有呼救报警设备,小区、公寓内设医疗保健、休息娱乐、文化学习和自助劳动等场所,老年人还可以享受到社区提供的各种便捷的生活服务,如送餐、护理等服务。
(二)乡村养老院。乡村养老院是在乡村旅游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旅游的另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的宾馆式房间,房间类型可以按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分为自理、半自理、医护型三种不同类型,房间规格类似于宾馆的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房间,各房间配套设施完整,老年人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和消费能力自主选择。乡村养老院内配备医疗、保健、康乐、文化设施,由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医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住“养”、“学”、“乐”等综合服务。
(三)乡村宅院养老。20xx年底,全国农家乐总数已超过150万家,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每年都有一些城市的老年人前往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乡村度假疗养,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农家乐、乡村旅游地农户可以把自有住宅出租或出售给来疗养旅游的城市老年人,供他们短期或长期居住。
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闲暇时间走出城市亲近大自然,而乡村生态旅游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一)乡村生态旅游概念。
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的欧洲,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缘起于80年代,但发展速度很快。进入21世纪,国家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为此,国家旅游局还把2006年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全国各地兴起一股发展乡村旅游热潮,而乡村生态旅游由于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当地农民的充分参与,因而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结合体,是两者相互渗透的旅游活动[1]。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目的,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化,更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2]。
(二)乡村生态旅游特征。
1、乡村性
乡村生态旅游的乡村性表现在:从旅游活动开展看,是在乡村地区,而不是在城区;从旅游活动的具体要素来看,如乡村建筑、田园风光、民风民俗等具有乡村性,乡村生态旅游是农家乐的升华,旅游者吃的农家饭菜、住的农家院等,这些都体现出乡村性的特点。
2、参与性
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政府和旅游者广泛参与的一项活动,而其经营者往往都是当地农民,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事项活动充分体现出参与性的特点。同时,旅游地为旅游者展示乡村田园风光、民风民俗及生产生活器具等旅游资源,更多的是让旅游者能够参与其中,使用生产生活器具参与农事等事项活动。
3、保护性
乡村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主要体现在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两方面,对旅游开发者而言,进行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时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旅游者而言,则主要体现在个人素质提高及环境保护意识方面,旅游者在进行旅游观光活动时,应做到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同时经营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要以保护环境为己任,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资助,促进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保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3]。
4、教育性
乡村生态旅游的教育性表现在:旅游者到乡村开展旅游活动,并亲自参与体验农作物的种植及菜肴、奶品及纪念品制作等体验活动,使旅游者增强对农业及相关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自身感受,在体验田园风光及民风民俗时,自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乡村居民从发展旅游中受益,也会逐渐认识到保护田园风光、传统民风民俗民居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保护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环境。
(一)阳朔概况。
阳朔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它始建于隋开皇十年(590年),现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全县总面积达1428.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壮、回、瑶等11个民族。阳朔旅游资源丰富,山青、水秀、峰奇、石怪,景观奇特。全县拥有奇峰两万多座,大小河流17条,250多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诗句对阳朔山水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阳朔乡村生态旅游资源。
阳朔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
1、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位于阳朔县白沙镇桂阳公路旁,是国家4A级景点。每年三月,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和雪白的茹菜花、紫红的红花草,竞相斗艳,放眼望去,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沿途的田园村舍、古桥溪河、深潭溶洞,加上在田野上耕作的村民,构成一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景象。
以上就是乡村旅游概念规划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乡村旅游概念规划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