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三调研考试(广州零模)是高三上学期一次重要的模拟考试,其成绩对于高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下面是关于广东省广州2025届高三12月零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卜辞记载,商王经常向臣属的方国临时派遣使者。这些使者除了统率方国军队和监督方国外,到一定时间还要向商王汇报方国情况。这( )
A.表明商朝直接控制了方国
B.促进了甲骨文的推广使用
C.说明商朝建立了官僚政治
D.有利于商朝扩大政治势力
2.西周时期,“友”是指亲兄弟或族兄弟;春秋战国时期,“友”用于指无血缘关系但交往密切、志趣相投的人,同时形成了以“信”为核心的交友之道,上述变化反映了(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社会流动的日益频繁
C.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
D.诸侯国之间平等交往
3.汉初,贾谊一再指陈当时“本末舛逆”的局势。后来,董仲舒通过阐释《春秋》之义,肯定“强干弱枝,大本小末”的观点。这反映了他们( )
A.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意图修正郡国并行体制
C.推崇重农抑商的政策
D.尊奉黄老无为而治思想4.北魏前期,国家规定征收的田租数量是二十石,但国家经常要超过这一标准加征田租。孝文帝改革后,加征田租的做法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控制的户口数量增加
B.南北政权关系趋于和好
C.孝文帝的汉文化修养深厚
D.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5.南宋出现大量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如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表彰晋文公立志复国的精神;刘松年的《便桥图》,描绘了唐太宗在便桥与颉利可汗订盟退兵的历史场景。文姬归汉、昭君出塞也成为众多画家笔下的题材。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南宋(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偏安半壁的局面
D.尚武轻文的社会风气
6.康熙年间,宫廷内不仅在指定的房间配有化学制药用的工具和器皿,还为合药、蒸露、贮存西洋药物专建露房。据此可知,当时( )
A.西法制药临床应用的效果良好 B.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C.开放包容态度促进中西医结合 D.西方科技知识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7.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期,天京城“买卖街极多做洋枪铺户,佛兰西人城内甚多,俱穿长毛服饰,携带洋枪及各种枪械在彼消(销)售”。这一现象( )
A.说明了太平天国依赖西方武器 B.开启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C.反映了西方列强同情中国革命 D.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尝试
8.下表为1925年3月1日各大城市银元与铜元兑换率比较情况,由此可推知( )
城市 | 1银元兑铜元数 | 城市 | 1银元兑铜元数 | 城市 | 1银元兑铜元数 |
上海 | 217.0 | 汉口 | 264.0 | 北京 | 284.0 |
烟台 | 242.4 | 宁波 | 204.0 | 福州 | 205.0 |
杭州 | 197.0 | 苏州 | 210.0 | 南昌 | 199.2 |
南京 | 227.4 | 天津 | 280.0 | 沈阳 | 229.0 |
——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北京商品经济最发达
C.币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地区间经济联系密切
9.1944年,《新华日报》刊登了太行区李来成家作为“新式家庭”,提倡民主家风、制订生产节约计划与建立相关激励机制,生产成绩显著的事迹。后来该事迹被改编为秧歌剧,影响很大,推动更多新式家庭诞生。由此可知,新式家庭( )
A.体现了“三三制”的落实
B.反映了计划经济的实施
C.加速了土地革命的推行
D.适应大生产运动的需要
10.20世纪50年代,山西农村地区流传着一首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