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B 2.A 3.D
4 .①治理手段 ②“ 已然 ” ③礼是法的基础或渊源 ④适用原则 [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
5 .①材料一侧重中西对比,材料二侧重以古观今;②材料一侧重探究礼俗与法律的不同, 材料二侧重论述礼与法的关联;③材料一侧重探寻中国文化特质,材料二侧重传承和借鉴优 秀的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或:材料一侧重文化探究,材料二侧重法制建设)。[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 7.C
8.①真实地刻画出次洛的懵懂天真,他既不知道古藏刀的历史价值,也不知道奥运金牌的 意义;②表现外来事物对草原生活的冲击, 引发读者的思考。[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示例一:合适。①从古藏刀到望远镜再到报纸,最后引出的“奥运消息 ”是小说情节的 高潮,也是小说构思的核心;②小说写的虽是牧区生活,主题却是探究以“奥运消息 ”为代 表的外面世界对草原的影响;③作为标题的“奥运消息 ”与小说的内容之间,巧妙地构成了 大与小、远与近的关联,强化了艺术张力。
示例二:不合适。①小说以次洛的生活为情节主干,“奥运消息 ”只是引起他生活变化 的其中一个情节;②古藏刀、望远镜、报纸与“奥运消息 ”共同构成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揭 示主题,仅用“奥运消息 ”作标题并不能涵盖所有;③小说开始和发展部分均与标题关系不 大,不符合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ADF 11.B 12.D
13.
(1)这一百多里之间,黄河两次向西三次向东,处境如此困厄,水势难以安宁平静。 [4 分。大意 2 分,“再 ”“安息 ”各 1 分。]
(2)在无用的地方耗费人力,在不值得花钱的地方浪费财力,暂且顾及眼前,哪能考 虑将来。[4 分。大意 2 分,“捐 ”“苟 ”各 1 分。]
14.①大禹治水,顺应水性,以疏导为主;②汉代贾让治水,在大禹的基础上提出分解水势, 灌溉农田,于民以利;③明代邱濬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黄淮兼治,主张开发利用。[答对一点 2 分,两点4 分,三点 5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15.A
16.①诗中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写小诗,练书法,粗食简餐,烹煮山茶,生活简单悠闲;② 诗歌平铺直叙,语言质朴浅显,明白晓畅;③所用意象“涧薪 ”“山茶 ”皆是山居生活的寻 常事物,“小诗 ”“风鸦 ”点明读书人的日常生活,清新平淡。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2)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每空 1 分。凡有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3)示例一: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示例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李白《蜀道难》)
示例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每空 1 分。凡有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给分。]
18.A:稳稳当当 B:劳逸结合 C:九牛二虎[每处 1 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19.①上下联相对的“除夕 ”与“随时 ”、“立春 ”与“进步 ”,词性不相同,对仗不工整;②上下联每个字单独看词性相同,符合对仗要求,合成词后词性不相同,显出独特的文字之 趣;③上下联表意完整,表达了双节同日的喜悦与追求进步的期盼,“除夕 ”“立春 ”等表词 语表达珍惜时光之意。
[每点 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20.①反问语气,对“轻松愉快 ”这一横批表示满意;②巧妙呼应上文“怎么办呢 ”,表达 出解决问题后的轻松;③ 口语化的表达,亲切幽默,与全文风格保持一致。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A 处:把地球比喻成鸡蛋 B 处:从深海向下钻探[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22.语句:①修改为:梦想号配备了全球首台兼具油气勘探和岩心钻取功能的液压举升钻机
语句:④ 修改为:可满足大洋钻探取芯和深海资源勘探等不同作业需求
[每处 2 分。可任意选择两处进行修改,意思修改对即可。]
高三调研考试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自我评估机会,它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状况,发现知识掌握上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对于教师而言,这次考试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反馈,有助于他们了解教学成效,并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法。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既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领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临考阶段的复习方法,考生应分清轻重缓急,总结提高。分清轻重缓急:属于记忆方面的内容,如名句名篇,可放在后期复习,复习早了容易遗忘;技能方法类考点,可放在前期进行,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总结提高是指最后要把所有复习过的考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2017.7—2018.1)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2018.2—2018.4)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18.5)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为了使语文复习循序渐进,富有成效,现制订一个复习时间表:
一轮复习
7月15日—8月31日①梳理必修1—5,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点。②归纳复习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以及100个古今异义词语。③记忆古代文化常识。④文言文阅读训练。
9月1日—10月31日①分专题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②作文立意、拟题、开头、结尾训练
11月1日—12月25日12月26日—1月22日①语言文字运用②古诗词背诵篇目③针对一月统考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
2月1日—2月28日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在语基、表达等考点的弱势环节复习。②注意在生活中为阅读与作文积累材料。③本月内30%的时间用在做题上,注意总结命题规律与特点。
3月1日—3月31日①偏重阅读古诗文与现代文。②练习作文的写作。③多做模拟题。④关注有关考纲的信息。
4月1日—4月30日①重点是作文。②整个二轮复习已近尾声,要检测一下学生二轮复习的总体效果。
三轮复习
5月1日—5月31日①研读考纲,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②大量做模拟题,要注意准备纠错本,记录自己的弱势环节,做好查漏补缺。③多看优秀范文。营造作文亮点。④回归真题,多做各校模拟题。
6月1日—6月6日调节,可适当看书,保持良好心态。
第一轮复习要覆盖面广,每个考点逐一训练,分项落实,要求学生人人过关。
第二轮复习要抓重点,在分项训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解题规范。
第三轮复习要综合和总结,要做套题。除套题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
以上就是广州零模2025届高三年级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广州零模2025届高三年级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