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04  分类:总结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

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农村父母文化程度小学学历居多,甚至不识字,很难辅导子女功课。由于多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不高,加上溺爱,管教不严,许多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学习无人督促,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大多不太好,监护人本身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的家庭监督作用,影响了子女自控力的形成。

(三)监护状况堪忧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儿童中84.8%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2%由亲戚代管,可见隔代监护是我乡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尽管84.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顾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

2、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成绩不太好。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很多时间去关注孩子。

3、家庭教育是监护的重要部分,在教育态度方面,48.8%的隔代亲人及63.9%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了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可见无论隔代监护还是亲戚监护,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盲区。

三、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导致的生活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使孩子在生活上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是孩子最开始的港湾,是他们的最早启蒙地,选择隔代教育还是亲子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祖父母和其他非直系亲属对儿童的照顾远不及亲子间的教育那样有针对性和富有情感性。留守儿童成长期间长期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社会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

四、建议与对策

建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孩子,就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方方面面协同配合的综合工程。现结合我乡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实施蓝天教育计划。我乡中小学要建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蓝天学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亲子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趣味,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成长为体魄健康,心态良好的一代新人。

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教师、家长互相配合必不可少。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的老师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学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实行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间互动与联动,共同关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心。把城市学校开办的心理咨询室、师生悄悄话信箱的经验引入我乡中小学,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是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4、动员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事。乡村组织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并要求他们外出期间尽可能多与孩子联系。学校或村组织就近组织孩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方方面面齐心协力,为我乡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要有赖于社会教育与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如果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能与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就可能鼓励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目前最可行的只能是要求父母多关心孩子,外出前先考虑一下孩子的问题,出去后尽可能与孩子多保持联系。老师们也尽可能多地关心留守儿童,学校或村组织,可以就近组织孩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社会调研报告 篇4

一、背景介绍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是指在学生暑假期间,利用实践的方式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状况、民生诉求以及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由我校学生会组织,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真实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调研内容

(一)调研主题:城市垃圾分类与处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数量日益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城市垃圾分类与处理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研目的:深入了解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为提升城市垃圾处理效率和推动环保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培养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调研并综合分析,确保调研结果客观真实。

(一)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的认知和执行情况。

(二)实地观察:走访城市不同地区的垃圾回收站、垃圾处理中心等地点,观察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使用情况和管理制度。


-->> 3/11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社会调研报告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社会调研报告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