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2024-10-08  分类:总结
二班长说:“记得,就埋在那儿。”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石头堆。

副营长叹口气说:“估计它早就成了一堆骨头了。”

二班长不知道如何接话。

副营长接着说,“守平,听说今年你要走了。”

二班长愣了一下,舔舔嘴唇,咕哝出一个短促的音节:“嗯。”

副营长抬头望向前方,像是在自言自语:“当年的老家伙一个个都走了,咱们不是野驴,早晚都有下山的一天,今年我也要走了。”

十多年前,二班长入伍来到这个驻扎在云端的连队时,副营长是他的排长。那时的二班长还是个高高瘦瘦的新兵,穿上松松垮垮的军装,山风一吹,活像个立在麦地里的稻草人。之后,二班长一直待在这个连队,历经了三任连长、四任指导员。

二班长现在明白了,原来这次巡逻,副营长也是来告别的。

戈壁上的雪被山风吹散,压实,变成浅浅的一层硬雪。雪面如同风吹过水面,层层波纹堆叠着流向远方。二班长用力踩在雪上,细细体味着雪下的戈壁反弹给他相同的力度。

二班长猛然撸下防寒面罩,露出一张石头般的脸。这张黝黑的脸烙着浓郁的高原红,嘴唇黑紫、开裂,下唇翘起两片僵硬的死皮。死皮是透明的,一大一小,在阳光下闪着羊脂玉般的光泽。雪沫打在二班长的脸上,有种微微的、又凉又热的痛感。二班长喜欢这种痛感。

太阳升到头顶时,队伍来到雪山下,进入一道狭长的山谷。队伍在这里休整。二班长走到连长跟前,叫列兵过来。列兵蹦跳着跑过来,像只雪地里觅食的藏羚羊。二班长说:“程志,不是跟你说过吗,不要猛冲猛跑。”列兵双手撑住膝盖,边大口喘气边答是。二班长说:“程志,报告当前位置。”列兵有些为难地看着自己的班长。二班长说:“你一路上嘟囔什么呢?”列兵立即明白了,赶紧回答:“当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间。”二班长让列兵走开,看着连长说:“是个不错的兵吧?”连长说:“还行。”二班长说:“他现在是我们班的活地图,才两个月,资料已经滚瓜烂熟了。”连长说:“不错。”二班长问:“能留在山上吗?”连长看二班长一眼说:“石头你今天话还真多,他自己不想走,谁还能撵他不成。”二班长笑了,朝副营长那边走去。

再次上路,队伍仍旧那么走着,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高原寂静无声。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深深的脚印。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班长离开部队前,要在最后一次例行巡逻时跟“他的山”告别。这一次巡逻,让他内心感到沉重又抗拒。

B. 连长听到发动机的声音,身体松弛下来,展现了他对楚副营长能否安全到达连队、按时参与巡逻任务的担心和紧张。

C. 列兵程志此次巡逻时的种种行为,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年轻的边防战士,不仅朝气蓬勃更是成长迅速。

D. 二班长让列兵报告当前位置,是为了向连长炫耀自己培养的士兵,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带兵能力。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善用细节刻画人物,楚副营长和二班长的对话中,二班长“愣了一下,舔舔嘴唇”的反应表现了他在即将离开连队、离开高原时内心的不舍。

B. 文章插叙了十多年前二班长入伍的情节,解答了前文二班长对连长让他和楚副营长一起走在前面的疑惑,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C. 本文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写列兵出场,激起读者兴趣,突出人物特征,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运用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描绘了祖国雪域边疆的壮美景象,展现二班长等人巡逻行进路线的同时,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8. 文章结尾处,二班长的“笑”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梳理概括。

9. 读完本文,同学们计划做一个短视频来表现二班长作为边防老兵的英雄形象,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分镜头脚本(二班长)   时长:20秒

配乐

风声、踩雪声

远镜头

特写镜头

视频解说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隌邻?邻之厚,君之簿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面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 2/4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