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研报告

时间:2024-08-15  分类:总结
)引进人才,指导建设。鉴于当前乡镇和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匮乏,难以对乡镇和村庄建设有效指导的现状,建议由县级规划部门对社会公开招聘规划专业人员,按每个乡镇配备1—3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对乡镇派驻“规划师”,加强乡镇一级的规划技术力量,下村入户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建设工作。

环境调研报告8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需求;调查与分析

在教育部的号召下,全国各高校成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与咨询。为使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咨询更加切合教师的需求,我们以浙江省部分高校为样本,运用调查研究法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需求进行了调研,以期分析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培训需求特点,找到高校教师培训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需求调查问卷,包括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和教师对教学发展培训与咨询的需求两个部分。其中,教师对教学发展培训与咨询的需求包括培训专题需求、培训模式与学习环境需求、培训时间与管理方式需求、教学咨询需求以及希望获得的教学研究专题报告需求等五个维度。整个问卷由9个问题构成,每个问题均为多项选择题。

本研究调查对象来自于浙江省部分高校文、理、工、商和教师教育五大类专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677名教师。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677份,回收677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10份,有效率为90.1%。所有有效问卷数据均利用“二分法”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高校教师发展需求包括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需求[1]。本研究主要调查高校教师对教学发展的需求,分为培训专题需求、培训模式与学习环境需求、培训时间与管理方式需求、教学咨询需求以及希望获得的教学研究专题报告需求等五个维度。

1.培训专题需求

培训专题需求是调查高校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期望,是培训设计的基础。问卷为教师设计了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学、心理调适、实践与实验能力等16个方面可能需求的备选项,教师可多选。表1列出了排在前八位,选择人数超过20%的各培训需求专题。

从表1不难发现,高校教师十分需要有关大学教学中倡导的主要教学方法和主流教学模式方面的培训,并且希望能通过案例来掌握其有效运用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运用方面,不追求过多的形式,而是强调类似于PPT课件制作等简单而实效的课堂信息技术;大学教师重视人才培养理念、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且希望加大实践性培训;大学教师对于教学研究,也更加关注具体建设过程,特别是教学改革成果的有效运用。由此,我们认为高校教师有关教学的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提升教学能力已从外在要求转变为内在诉求。从调查中发现,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下的高校教师,还需要自我心理调适方面的培训。

2. 培训形式与学习环境需求

高校教师对培训形式不同的需求,决定了教师培训设计者对教师培训模式的选择。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培训不同于国内外访学和学历进修等专业发展模式,一般是借助本校名师资源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的培训平台,实现教师教学发展。高校教师对培训形式不同的要求,也决定着教师培训设计者对教师培训环境的设计。因为不同的学习情境,对培训者的角色定位、参与性、知识分享与建构等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尤其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培训,更应重视其学习环境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角色使然,另一方面这种学习环境的设计还可能被教师直接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1)培训形式需求

问卷中预设了高校教师培训时常用的八种培训形式供教师选择,这些形式既包括高校教师培训时常见的讲座形式,也包括一些新的如案例分析式培训等,还包括网络研修培训形式。调查结果显示,有三种培训形式是高校教师所青睐的,具体如表2所示。

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高校教师最为喜欢的培训方式是基于教学现场的“观摩研讨式”、校内外名师“系列讲座式”和相近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案例分析式”。这既与教师职业的实践性相关,同时也与高校教师的个性特征以及学术性特征有关。高校教师更多地愿意通过“交流研讨”、“参与分享”方式进行自我知识建构,而不只是单纯地接受理论学习。高校教师也注重高效率的校内外名师的系列讲座,以快捷的方式了解教学学术前沿。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基于网络虚拟社区或基于网络教学视频的“自我研修式”培训,教师的支持率只有25%左右。这表明高校教师对基于网络的培训形式效果还是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尚不能完全接受,因而这种新的培训模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不建议作为主导的方式。

(2)学习环境需求

关于教师学习环境或者说培训地点,问卷中给出了“校内大教室(礼堂)”、“校内圆桌会议室”、“市内宾馆会议室”、“市内外企业、学校现场”等4个备选项。从统计结果看,41.9%的高校教师愿意在校内大教室或礼堂参加培训,28.1%的教师选择在校内圆桌会议室参加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部分教师更愿意在校内大礼堂中听专家讲座或者观摩研讨,其次是喜欢小规模的校内圆桌会议室中参与同行交流。总之,高校教师愿意出远门或者愿意到实践单位进行培训的较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这与高校教师的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家庭责任等分不开,也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调停课相关规定有关,当然也与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关。

3. 培训时间与管理方式需求

(1)培训时段与时长需求

为切实设计出适合高校教师教学培训,做到以“教师为本”。本次调查详细了解了教师对于开展教学培训的时间段和时长的喜好。调查结果发现,有近66%的教师都选择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范围内参加培训,选择假期参加相关培训的教师不到20%;有52.2%的教师希望培训开展的时长为半天时间,选择培训时间可持续一天的教师仅占25.6%,更长时间如1周或2周的培训教师都不太愿意接受。

寒暑假是教师最希望留给自己集中进行科研或身心调整的时间,教师不希望再被教学培训所占用。高校教师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被认为是教师对培训时长选择的重要原因。

(2)培训管理方式需求情况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管理方式,教师更愿意接受的有“学分银行”和“课时管理”两种方式,不太愿意接受的是考勤管理制度,选择前两种培训管理方式的教师分别占到了41%和32%。对于新的网上成长档案袋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有超过20%的教师愿意接受。究其原因,高校教师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不希望被学习。

4. 教学咨询需求情况

教学咨询是一种提供信息、析疑解惑、忠告建议的活动。教学咨询既是教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排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方式。有关高校教师对于教学咨询内容方面的需求和咨询方式的接受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教学咨询主题需求

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各种不同的教学问题,有些问题具有个性特征,有些问题是许多教师共同存在的;有些问题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探究就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是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解决。本次研究着重调查了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具有共性且备受教师关心的四大类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有关,如怎样提高学评教成绩。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教师选择了“如何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咨询主题,有25.9%的教师希望就提升学评教成绩进行教学咨询。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反映了高校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人才培养质量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也认识到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他们迫切希望在提升课堂效果方面得到专家的指点和同行的启发;第二个问题涉及与教师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目前各高校都将学评教成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请等的重要条件,因而也引起了教师的高度关注。

(2)教学咨询方式需求

借助心理咨询的理论,我们设计的问卷中包含多种形式的教学咨询方式,如“一对一现场咨询”、“一对一在线咨询”、“多对多现场咨询”、“多对多在线咨询”等。调查结果表明,48.8%的高校教师倾向于“多对多现场咨询”方式,有32.2%的教师选择“一对一现场咨询”方式,其他两种咨询方式教师不太接受。相对培训来说,教学咨询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涉及多种影响因素,甚至包括教师的隐私保护问题。教师对教学咨询方式的接受情况,为我们教学咨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5. 教学研究报告需求情况


-->> 8/13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环境调研报告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环境调研报告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