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与伯高子交友,学得了二位先生的道术,乘风返回。尹生听说了,便去跟列子居住在一处,好几个月都不回家。他趁机向列子请教道术,跑了十回,十回都没有得到列子的传授。尹生满腹怨气,请求辞别,列子又没有传授什么。尹生返回家中,过了好几个月,他想学道的念头难以打消,又前去找列子。列子说:“你为什么来来去去这样频繁?”尹生回答:“以前我向先生请教,您不肯相告,我当然对您怨恨。现在我的怨气已消,因此又回来了。”列子说:“从前我还以为你通晓事理,现在你竟浅薄到这种地步了吗?坐下!我要告诉你从先生那儿学来的东西。自从我侍奉先生,与伯高子交友,三年之后,心中不敢想对错,口里不敢言好坏,才得到先生斜看了一眼而已。五年之后,心中反而转念思考对错,口里反而有意言说好坏,先生才对我开颜一笑。七年之后,顺从心中所想的,转而没有是非对错;顺从口里所说的,转而不涉及利害,先生才开始请我和他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放纵心思去想,放纵开嘴去说,不知我的是非利害是什么,也不知道别人的是非利害是什么;不知道先生是我的老师,如同不知道伯高子是我的朋友一样:内心的思想和外界的事物的界限就茫然无存了。这以后,我眼睛的作用像耳朵一样,耳朵的作用像鼻子一样,鼻子的作用像嘴巴一样,全身各部位的作用没有什么不同的。于是精神凝聚,形体消散,骨骸血肉全与自然融为一体;感觉不到身体所倚靠的地方,脚下所踩踏的地方,任随风吹而东西飘荡,犹如枯叶干壳。竟然不知道是风乘着我呢,还是我驾着风呢。现在你在我的门下当学生,还没有多少时间,就多次怨恨抱怨。这样的话,你的一片肤体也不会被大气接受,你的一根肢节也不会被大地容纳。(想要)脚踏虚空,驾驭风云,怎么办得到呢?”尹生听罢,十分羞愧,屏住呼吸很长时间,不敢再说话了。
材料二:
闵子骞最初见到孔子,面色暗淡无光,后有食肉生活所养成的脸色(容光焕发)。子贡问闵子骞:“你先是脸色不好,现在容光焕发,为什么呢?”闵子骞回答说:“我出身于寒微家庭,成了孔夫子的学生后,老师在内用孝道(和我)研讨;在外为我讲述用仁德治天下的政治主张,我心里头暗暗以之为快乐。但当我外出看见既有华丽的车子又有威武的龙旗、穿着华贵的人跟随的(场景),心里又以之为快乐(羡慕)。这两种快乐在心中互相交战,而我不能承受,所以脸色不好。现在我接受夫子的礼仪教化(学问)渐渐加深,再依靠和诸君在一起互相探讨而有所长进。心中能明辨去留的大义,当我外出看见既有华丽的车子又有威武的龙旗、穿着华丽的人跟随的(场景),就如同看到泥土一般,因此容光焕发。”所以《诗经》说:“就像(加工骨、角、玉、石等)切了还要磋,琢了还要磨(共同商讨,互相砥砺)。”
15.B【解析】理解错误,此联用典意在表现诗人自幼即养成像晋代名士那样狂放、倨傲的性格,“壮岁”却不得不苟且偷生,担任“高位”理解有偏差。
16.①庄子用“砉然”描述庖丁解牛之初,牛的皮肉筋骨轻快分离的声音,以合乎音乐的美妙节奏来表现庖丁技艺的纯熟。②本诗用“砉然”描述突破束缚的声音,表现渴望打破社会束缚、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愿望。③本诗中“砉然”在结构上照应首联“沉沉心事”,引出下文“美人如玉剑如虹”。(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诗歌赏析】
龚自珍少年聪俊,才华艳发,27岁中举,此后一边做官,一边准备考进士,不料却蹭蹬有年,直到38岁才得中进士。在此期间,他住在北京,先是任内阁中书,后来充国史馆校对,尔后又参加《一统志》的重修工作,一直沉沦于下僚。因为他满腹才华,无所施于时,心中不免耿耿,难以明志。他回顾自己髫年的理想,壮年的庸碌,未来的生活目标,功与才两方面都相去甚远。但他仍未灰心,更好的前程“美人如玉剑如虹”就在眼前,关键是砉破禅关,才能通达。
这首诗是龚自珍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坐着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所作。诗中的“沉沉心事北南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复杂,他对国家的前途、社会的现状以及个人的命运都深感忧虑。而“一睨人材海内空”则揭示了当时社会人才匮乏、人才被埋没的现状,诗人对此深感痛惜。诗人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才华,感叹自己虽然有着过人的才华和抱负,但却无法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用。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却只能将自己的才华消耗在回肠荡气的诗词中了。然而,尽管面对困境和挫折,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在诗的最后两句中,他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期望和憧憬。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打破现有的困境和束缚,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期望和憧憬也体现在“美人如玉剑如虹”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追求。总的来说,《夜坐(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度的诗,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和困境,也展示了龚自珍个人对于命运和社会的无奈、反抗以及期望和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龚自珍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17.(1)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2)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
(3)(示例1)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示例2)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示例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示例4)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示例5)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8.C【解析】文中加点的“让”,指使、致使、容许或听任。A项,跟“看、说”搭配使用,表示主观看法,相当于“依”或“照”。B项,指亚于,不如(用于否定式)。C项,指使、致使、容许或听任。D项,指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
19.(示例)①“亭亭如盖”的枇杷树 ②应受到重视与保护 ③深挖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
【解析】①处,根据语境,这里需要引自《项脊轩志》,且要前文“其叶牂牂'的东门之杨”句式相似,还要传达树木与时间的流转、家族传承的情感,据此可填“__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之类的语句。②处,此处应填与前文“古树名木是自然与文化的共同遗存”相呼应,并体现出对古树名木的态度或处理方式的句子,同时,根据后文提到的保护古树名木的具体措施,据此可填“应受到重视与保护”之类的语句。③处,根据后文“讲好并传承好这些故事”以及“它们”的提示,此处应强调深入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且填入的句子中需包含“古树名木”,据此可填“深挖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之类的语句。注意字数限制。
20.①直接采访被采访者(屠呦呦)本人,获取其真实回忆、经历;②参考关于被采访者(屠呦呦)的原始材料(实物),包括亲笔备注的照片等;③查阅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资料,了解青蒿素在全球疟疾治疗中的作用和贡献。
【解析】通过直接采访屠呦呦,作者能够获取到她个人的第一手资料,这包括了她的成长经历、患病与治疗的经历、求学过程以及她在科学研究中的种种挑战和成就;查阅屠呦呦的原始材料,如她在北京大学时的照片和亲笔备注,有助于作者了解她的学术背景和早年经历;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资料和其他相关报道是了解屠呦呦科学成就的重要途径,这些资料为展现屠呦呦在科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这三个渠道,作者能够收集到全面、真实、多样的材料,从而准确地报道屠呦呦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21.(示例)①创造性劳动的体现;②创造性劳动的条件(或“保障”);③劳动成果对人类的作用。【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创造性劳动”和“造福人类”,明确这是评论的核心内容。接着,从给出的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屠呦呦通过不懈努力和创造性劳动,成功研制出青蒿素,不仅拯救了无数生命,还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评论素材。最后,确定三个评论角度,简要概括即可。
22.(示例)①通过细数打击、折磨、风险等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科研路上的困难之大;省略号表示前面的困难列举未尽,突出科研路上的挑战之多。用困难之大、挑战之多来反衬屠呦呦科研精神的坚韧。②用副词“终于”与具体的年份“1978年”,强调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后研究获得了成功,从而表现了屠呦呦坚定的科研精神。
【解析】首先,这段话通过列举屠呦呦在科研过程中遭遇的打击、折磨和风险,如“190次失败”“因缺乏防护所致的中毒性肝炎”等,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科研路上的巨大困难;而省略号的使用意味着列举的困难并未穷尽,进一步强调了科研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困难之大和之多反衬出屠呦呦科研精神的坚韧和顽强。其次,使用了副词“终于”和具体的年份“1978年”,强调了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经历漫长而艰苦的研究过程后,最终成功研制出了青蒿素。这种表达方式突出了屠呦呦科研精神的坚定和毅力,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从未放弃,最终取得了重大成果。
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本次作文材料主要围绕AI时代对人类职业和能力的挑战展开,提到了ChatGPT、Sora等AI工具的出现 对文字从业者的影响,以及AI无法取代具有独特创意和人文情怀的个体的现象。材料鼓励人们在AI时代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如编剧的巧妙构思、模特的独特气质、医生的人文情怀等,并指出这是未来新青年应当思考的方向。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职业的问题,更深层次地涉及人性、创造力、情感以及社会价值的思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和思辨的机会,特别是关于技术与人性的关系、未来社会的走向以及个体在其中如何定位等问题。
据此可以有如下立意:
①“与AI和谐共生”,尽管AI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越人类,但真正的创意和深度情感表达仍然是人类独有的,人类和AI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这种创意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我们应该学会与AI和谐共生,利用AI的优势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②“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在AI时代,技术为生活带来便捷与创新,而人文则赋予了技术深度与温度。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更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新青年,我们应积极探索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之道,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③“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AI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新青年来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和创新,以在这个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提升自己,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④“技术与人性的辩证关系”,AI技术虽然强大,但它缺乏人类的情感、道德和创造性。这引发了对技术与人性的关系的深刻思考。我们如何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确保人性不被侵蚀?
⑤“未来社会的多元视角”,AI时代将带来怎样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例如,技术乐观主义者可能看到无限的可能性,而技术悲观主义者可能担忧失业和社会不平等。
当然,审题立意时也不能完全否定AI的作用,这种立场忽略了AI在多个领域的积极贡献,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同时,也不能过度强调AI的威胁,虽然AI确实带来了一些挑战,但过度强调其威胁可能导致忽视人类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偏题立意:
①“AI技术的崛起与影响”,主要关注AI技术的发展和其对社会的整体影响,而不是题目要求的“AI时代,我们当何去何从”的思考,特别是坚持原创性、发挥创意和做好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②“AI时代的新青年:技术引领未来”,强调了技术在AI时代的重要性,但过于侧重于技术本身,而忽视了原创性、创意和人文关怀这些非技术性的要素,偏离主题。
③“AI时代的新青年:乐观与悲观的态度”,主要讨论新青年在AI时代的态度,可能过于关注情感层面,而未能深入探讨如何在AI时代坚持原创性、发挥创意和做好人文关怀。
精彩标题:
《AI时代的“心”挑战》;《AI浪潮下的人文价值再审视》;《新青年的AI舞步:挑战、适应与创新》;《AI与人性:情感与道德的探索》;《技术革新路,情感领航灯》;《智能舞翩跹,创意谱华章》;《AI创新界,人文守未来》;《AI助智领先,原创情怀永恒》;等等。
T8联考虽然也是八省参与,但并不是八省内所有高三生都参加,而是由新高考八省各派出省内重点高中学校进行PK,也就是8所名校之间的PK。
T8联考参与学校:南师附中、华中师大附中、东北育才学校、福建福州一中、广东省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石家庄二中、西南大学附中。
简单来说,就是学霸们的巅峰对决,俗称“神仙打架”
部分省份除了以上重点中学参加外,还有其他高中校也会参与联考,有这么多名校共同把关,强强联合,想必对于新高考的热点趋势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考试试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有的同学们都可以试着做一下这套卷子。
T8联考,由八省顶尖学校联合命题统一考试共同把关,强强联合对于新高考的热点趋势把握还是比较到位,考试试卷含金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引起众多学校和考生的关注。考试范围,所有9个学科基本为高考全部内容,试题难度偏难。
T8联考每年三次。t8联考每年三次,考试时间是固定的,分别是每年的3月,6月,11月。t8联考是会计专业必须要考的试题,通过后给予证书和官方盖章。
以上就是2024届高三八省T8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2024届高三八省T8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