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4-03-05  分类:总结
①小说以中国唐朝为故事背景,“诗”是当时常见的事物,加入这一元素可以使故事更真实可信;

②李征因作诗而辞官,又因作诗而心智迷乱,最后仍不忘拜托友人传扬其诗作,“诗”贯穿于情节始终。

③李征在作诗时有着“妄自尊大的羞耻心”,既想留下诗名又忏悔因此疏忽妻儿,“诗”是人物内心各种矛盾的凝聚点。

④诗句“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以“不成长啸”写其远离文人生活,以“但成嗥”写其异化为虎,可以深刻反映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也为小说增加典雅之感。

⑤“诗”本是高雅之物,却因主人过分偏执、太想以此换取后世声名而带来巨大的灾难,作者以诗寄寓警世意义。

10.BEG (原句: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

11.A(“内立法度”的“法”指法律)

12.D(“其去桑、孔远矣”是指刘晏的才能远超桑、孔。)

13.翻译:

(1)山林湖泊中出产的东西,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自己去拿。

(2)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等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等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

14.参考答案:

①富弼发动富民积极捐粮,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管理。

②刘晏帮忙转卖或收购灾民的货物,再将粮食贱卖给灾民,确保灾民与官府都受益。

15.B(从“解兵符”“起旧人”可推知,老将并非记性变差而忘记旧事,只是欲说还休,有难言之痛。)

16.参考答案:

①老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边关之事依旧魂牵梦萦。

②老将幻想着君王能重新起用旧人,忠君报国之志不改。

③老将自知这只是“万一”,可能性极小,心生报国无门之悲。

17.参考答案:

(1)能克终者盖寡 则纵情以傲物

(2)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3)示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示例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示例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示例4: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示例5: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示例6: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示例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示例8: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8.参考答案:

原句是长单句,节奏沉缓,更能表达压抑沉重的意味,改后无此效果;

原句的“使得”揭示老百姓心态保守有着环境原因,改后无此意思。

19.参考答案:

反复强调“她们”这一主语,更能体现人物的主体地位;

同时,多个“她们”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更能表现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20.参考答案:

前者引用人物原话,表明她们对旅游并不了解,发音不准;

后者表明她们现在充分认识到旅游带来的好处。

21.参考答案:

A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 B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

22.参考答案:

①“饱腹”改为“饱腹感” (或:“收获饱腹”改为“感到饱了”)

⑥“消除”改为“消失”

⑧“在你”改为“你在”(或:将“你”移到句首/删去“在”)

23.(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富弼治理青州的时候,正值粮食成熟而河朔闹灾荒,老百姓纷纷向东逃荒。富弼认为:从来救济饥荒,大多将流民集中在州县,人数太多,仓库供应不了,分发粥饭时,欺诈蒙骗的事情屡有发生,因此人们多饿死,瘟疫相继而起,这又导致当地居民也染上瘟疫死亡。这个时候,正是春暖时节,田野里有野菜,富弼就在要道上贴出告示,要求饥民分散到村落中,山林湖泊中出产的东西,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自己去拿。让富裕的百姓按不同的等级拿出粮食,以便供给流民。百姓重视富弼的命令积极捐粮,粮食大量聚集。富弼派遣寄居青州的官吏到各聚集地主管流民事务,又询问精干的官吏,征募的民众中谁曾担任官吏或差役,都给这些人加倍的供给,让他们负责记录账目、交纳钱粮和守护州城等差事。又借用百姓家的仓库来贮存粮食,与流民约定,粮食每三天支出一次,详尽记录粮食收入与支出的情况,完全和官府的正规流程一样。到麦子成熟的时候,按路途远近分发粮食,送流民回家;饿死的人没有几个,富弼将他们集中埋葬在一个大的坟墓。流民当中有身体强壮可以当禁兵的,招募了几千人,上奏请求充实到各路军队。从此,天下流民聚集的地方,大多以青州的做法为榜样。

材料二:

刘晏认为君王爱护百姓不在于赏赐的多少,而应当使他们安心于耕耘纺织。在税赋方面,正常的年头公平合理地缴纳,饥荒时则加以减免或用国家的财力来济助。刘晏在各道分别设置知院官,每十天或一个月向朝廷详细报告各州县天气及收成情况。歉收如果有正当的理由,则会计官在催收赋税时,主动下令哪一类谷物可以免税,哪一些人可向官府借贷,能做到各地的百姓没有因为歉收而遭受贫困,各种救灾的措施已报请朝廷并施行了。有人责怪刘晏不直接救济人民,只贱价出售粮食物品给百姓,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等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等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因为救助得少不足以养活灾民,救助得多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国家的财政一旦出问题又必须征收重税,如此又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在救济时往往容易藏污纳垢,官吏相互狼狈为奸,有办法的人得的多,真正贫苦需要救济的百姓反而得的很少,即使以严刑峻法来威吓也无法禁止,给国家和百姓造成双重的灾害。发生灾害的地区,所短缺的其实只是粮食而已,其他的产品往往还可维持正常的供应,若能低价将这些产品卖出去,交换其他的货品,借官府的力量转运到丰收的地方,或者由官府自用,这样国家的财用就不会匮乏;再由国家大量低价卖出囤积的谷物,分交运粮的单位,转运到各个缺粮的地区,使真正无力购买粮食的农民能够免除饥荒——这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刘晏经常说,“人口增长了,赋税自然水涨船高。”所以他理财常常是养民为先,可谓是懂得根本的道理。比汉代理财专家桑弘羊和孔仅好得太多了。王安石只知道理财,但实际上没有理财的方法,他也自认为在养民,结果反而祸害了人民,所以比上不如刘晏,比下也不及桑、孔。


-->> 4/4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2024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2024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