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的运用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引导学生收集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常见的、最新鲜的和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言的规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用具:
洗衣粉包装袋、“美乐多”瓶、胡豆简介、广告语、警示语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让你去背诵圆周率,你们会背吗?可是,有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就会背。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样学会背诵的吗?
故事:很久以前,有位教书先生,整天不物正业,就喜欢到山上去找庙里的和尚喝酒。他每次临行前都给学生留下一道作业:背诵圆周率。开始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苦不堪言。后来,一位聪明的学生想出妙法,把圆周率的内容与眼前的情景联系起来,编了一段顺口溜:
山颠一寺一壶酒(3。14159)
尔乐哭煞吾(26535)
把酒吃(897)
酒杀尔(932)
杀不死(384)
乐尔乐(626)
先生一回来,大家都会背诵了。
由此,可见语文学得好,对数学也大有帮助的。不单如此,在生活当中,处处可见语文的影子。
二、收集,观察生活中的语文。
例如,电视、广告、校园横幅、对联。包括家里的一些食品的简介等等都体现了语文知识。
广告:某石灰广告——白手起家
某化装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耐克——一切皆有可能。
对联:
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条狗在河边啃骨头,遂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子往河上一扔,曰:水流东坡诗(尸)。
生活用品的名字和广告、食品简介和姓名等:
名字:自己家人对自己的期望。
飘柔、立白、美乐多、雪碧等熟悉的生活用品的名称和它们的广告语。
横幅:学校挂的、街道写的等等
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广告语或者是横幅或者简介语等也有出错的时候,字词用得不当,词语用得不好,句子不通顺,这都关乎语文的知识问题。例如我曾见到有人将“公厕”写成“公则”;有一则重庆出的胡豆简介有一段写到:
本品是以优质蚕豆、芝麻、川白糖、液体、葡萄糖、植物油、辣椒、甜酱、精盐等多种天然香料精制而成,具有酥、脆、香、甜、辣、咸鲜诸味融为一体,入口化渣,怪味无穷。
让学生修改这则简介。
三、交流介绍收集到的生活用的语文现象。
你们收集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你们能举其他的在生活当中遇到的语文现象吗?你可以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感悟和体验。或者,你能说说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说一说。
四、布置作文。
范文讲解,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看到别人这么写,自己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写继续收集资料,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题,写一篇至少500字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教学目标:分析文中人物言行,体会人物性格形象
能力目标:学会用现代的眼光、自己的眼光,评价人物
方法介绍:结合时代,结合人物,结合文本(三结合)
其中文本阅读最重要,也最理性,最具有说服力
重难点突破:
一、阅读全文,找出有关项羽心理的词句
1、项羽大怒曰
2、项王默然不应
3、项王未有以应
二、分析原因
1、项羽为何大怒
1)沛公欲王关中(欲和项羽争夺天下)
2)使子婴为相(秦项不两立—收买人心)
3).(占有财物
2、项王的怒,说明了什么。结合史记项羽本纪,一生最多的表情就是大怒
不理智,因个人好恶而做决策
3、项王默然不应,为什么?
项王已经不想杀刘邦,为什么不想杀?
刘邦:
1、戮力攻秦——叙旧(事实:早就想争夺天下)
2、不自意先入关——奉承(蓄谋已久)
3、今有小人之言——讨好(回避刘项不两立的重点)
——刘邦以情动人,以退为进
而项羽反应如何——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内心惭愧,抛出曹无伤,掩饰自身的理亏(缺乏政治眼光,局限于个人情感)
4、项王未有以应,为什么?
1)秦末之乱
2)怀王之约
3)刘邦之功
——樊哙以理服人,直言进谏,杀刘则将走秦朝灭亡之路
项王无以应,不知如何应对,看重道义,但缺乏政治才能,更无政治眼光,和相应的权术
归纳:不理智、重感情、重道义
三、拓展
对比项羽和刘邦的两首诗歌,分析形象
项羽
勇武过人,但至死都迷信武力,有情有义,但不懂政治;
刘邦
人品低劣,但精于政治,渴望人才,善于用人,终成帝业。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
2、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人物语言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教案免费下载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高中语文教案免费下载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