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他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朱治国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组工干部“一心为公、攻坚克难、事必躬亲”的品格,深思细悟背后原因,汲取他的优秀品格,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推动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大局。
坚定理想信念,争做“一心为公”的组工干部。从柴达木盆地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朱治国同志服从组织安排,一心为了公家事。组织工作是政治工作,讲政治是对组工干部的第一位要求,讲政治首先就是要做到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_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组工干部要在信念坚定上做表率,争做最强党性的践行者、忠实者。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要更加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用_武装头脑,时刻对照党章党规“照照镜子”,自觉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锤炼组工干部的“硬骨头”,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_高度一致,全力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广大党员干部的领跑者,始终志存高远但不好高骛远,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政治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清醒,朝着“我能行我必行”的目标去奋斗,做讲政治的规矩人。
主动担当作为,争做“攻坚克难”的组工干部。朱治国组织实施了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解决两委”干部学历低的问题,同时在推动提高村集体经济上“费了脑筋”,敢于主动啃“硬骨头”。基层工作很多虽有经验可借鉴,但照葫芦画瓢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作为组工干部,要真正将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执政为民的“金标准”,敢闯敢干敢为人天,以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_伟大实践。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中央安排部署同具体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急难险重面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抢抓战略机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抓好组织工作,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也要有抓铁有痕、踏雪留印的干劲,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气神,锚定目标不松弛。坚持心怀国之大者、勇于守正创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甘于默默奉献,争做“事必躬亲”的组工干部。朱治国身前每去一处都会在地图上勾画,青海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到基层去,多走村户、多听民意是组工干部必备的基本素养,更是党的事业的客观要求。组工干部作为服务党员的党员,服务干部的干部,组织部门任务重、人手少,履好职尽好责必须要事事把关、事事亲为,不仅需要自身驱动力,更需要增强无私奉献精神。组织工作政治性极强、专业性极突出、工作标准也高,这就要求组工干部既要对基层情况一清二楚,又要对本职业务工作专精,不断提高处突问题的本领,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推动工作提质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组织工作归根到底还是群众工作,组工干部要切实强化公仆意识,时时用党的政治要求、政治规范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工作面前常思责,利益面前常思德,不争名、不揽功、甘于奉献,做务实肯干的“老黄牛”,知人善任的“行家里手”,时刻发挥走在前列、作表率作用,以时不我待的“赶考”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学有榜样,见贤思齐。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要向朱治国同志看齐,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勇往直前的奋进者、胸怀天下的敢为者、无惧无畏的先行者,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用无私的奉献书写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的担当之歌。
2022年的6月,正是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参加工作20多年的朱治国,却在这最好的季节倒下去没在醒来。他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以清廉恪守初心,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用他的一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以清廉恪守初心。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2004年底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2006年,屈敏考入西宁市人社局。搬家时,朱治国不愿多请假,不想麻烦别人,还在哺乳期的屈敏整理打包东西、办理离职手续,实在顾不过来,只能把孩子暂时交给也在产假中的姐姐照顾。屈敏2013年查出癌症,朱治国把新房低价卖了去给妻子看病,没向身边人开口借钱。朱治国在干部工作中最见不得“小人”。当面恭维的,打政策擦边球的,提着礼物、揣着信封来跑待遇跑项目的,背后传播小道消息的,在他这里都走不通。常跟着他下乡的年轻人都知道,为了避免有人趁他不注意往车上放东西,他上车前都要检查,当面打开,退回去。正是这种“零污染”,成就了朱治国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风正气,他带出来的干部,都敢说真话,知道劲儿往哪儿使。
用担当书写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组工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而且是惟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用一生乃至生命坚守、捍卫的忠诚。朱治国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
以勤勉浇灌初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幸福,让人民安康,一直是我们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守好这个初心,才能在执政道路上前进目标明确,才能不走偏、不绕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曾经一度是制约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的“瓶颈”。在2017年,全省有近80%的村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朱治国和全处同志搞调研、听建议、谋思路、定举措,为部务会和省委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2018年5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按照省委的部署和部务会要求,朱治国带领组织二处,统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一体推进“破零”工程。针对各地推进“破零”工程中存在的投入不足、人才匮乏、产业不优、质量不高等的问题,积极争取中组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支持,连续4年每年支持青海2亿元扶持资金。围绕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使用、加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集中轮训等,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
朱治国就这样走了。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责任,彰显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锤炼了一名领导干部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政治品格。他动人的故事、不朽的精神,将在这座高原古城广为传颂。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朱治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党和国家的忠心、诠释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彰显了作为人民公仆的本心。
从“党让干啥就干啥”的坚定中,看“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赤子忠心。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是朱治国践行一生的信条,21岁的他通过考录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从此深深地将根扎于高原的黄沙中,在不断自我成长的同时,也奉献出全部的生命滋养着这片大地。从偏远乡镇的科员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始终将不折不扣办好组织交代的任务作为人生追求,用踏踏实实、无怨无悔的工作向党默诉着一片赤诚。党员干部要切实领悟朱治国人生答卷中的“忠诚”二字,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使命与责任扛在肩上,向着党旗所向勇毅前行。
从“踏遍三百个乡镇”的坚持中,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朱治国从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走出,走到了西宁市、走向了省委,但他的步伐从未停止,20多年里他走遍了全省366个乡镇,秉持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认真听取干部群众的反馈与意见建议,在掌握大量翔实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定计定策,创造了“破零”工程、“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等实绩,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红火、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朱治国的人生答卷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唯有实干担当、不负人民,唯有俯下身子知疾苦、问需问计解民忧,才能够成为造福一方的“国之大者”。
从“二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中,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本心。“级别越高,责任越大,工作就越多啊!”这是朱治国对人民公仆的认知,在20余年的工作里,他将大量本可以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用到了工作上,以“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连轴转战在各项工作中,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最终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朱治国活成了一根标杆,指引党员干部时刻对标对表,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态度,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性,在经风历雨中练就人民公仆应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以上就是向朱治国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最新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向朱治国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最新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