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3-03-29  分类:总结

学习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10篇最新

朱治国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缅怀他,就要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像他一样做人做事、奋斗前行,下面给大家分享学习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10篇最新,欢迎阅读!

学习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1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朱治国同志的事迹彰显着新时代组工干部的优秀品质和责任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人民公仆的纪实故事。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人民公仆,当如朱治国,乃恪守初心者、求真务实者、不谋私利者、鞠躬尽瘁者。

何为公仆,恪守初心者。公仆,即人民之仆佐,职责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烙印和行为底色。千千万万新时代组工干部来自人民、忠诚人民、奉献人民,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日夜思之,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把对初心使命的坚守转化为造福人民的行动。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听党的话、做党的人、为党做事”的杨汉军,再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朱治国……他们用一心为公、担当尽责诠释了新时代组工干部对初心的铭记、对使命的坚守。

何为公仆,求真务实者。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公仆公仆,公字为本。求真务实,是为了解决问题。“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为了推动解决村干部报酬偏低、干部素质提升、牧民安居等实际问题,朱治国上高原、进牧区、走村舍、入民户,走遍全省362个乡镇,“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求真务实,才能够解决问题。“到基层去,多走多听”。正是因为朱治国注重实事求是,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凡事都要自己搞清楚、弄明白,真正用双脚丈量基层、开展深度调研、倾听群众声音,才能对政策的实行落实情况了然于胸,对解决急事难事棘手事得心应手。

何为公仆,不谋私利者。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用权为公,还是以权谋私,是衡量“公仆”优劣的重要依据,人民公仆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无数新时代组工干部始终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走大道、为大公、求大义;然而,一些干部在荣誉和权力面前,自我恶性膨胀,忘乎所以、走入邪道,在酒色财气逐渐堕落,将群众和组织的监督置之度外,最终身败名裂。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正其身。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要摆正个人与组织、“公仆”与“主人”的位置,当以朱治国同志为“尺”,慎独谨严、夙夜在公,时刻谨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

何为公仆,鞠躬尽瘁者。22年工龄、25年党龄,甘当基石、善为伯乐,朱治国勤勉敬业、精益求精,用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用“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态度表现出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名组工干部的“生命答卷”。回望百年_,千千万万万党员干部前赴后继冲锋、无畏艰辛奋斗,为各个时期国家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广大组工干部迈上“新的赶考之路”,敢于斗争、甘于奉献,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诠释了一心为公、造福于民的公仆情怀,展现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时代风貌。鞠躬尽瘁,是精神的延续,更是时代的呼吁。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放眼全国,朱治国等新时代组工干部恪守初心、求真务实、不谋私利、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有口皆碑,更感召、指引着越来越多组工干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组织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取得更大成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

学习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2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奉献,铸就朴素的伟大。《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一文,详细讲述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他用自己的形象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用生命之火映红了党的旗帜,尽管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但朱治国同志留下的先进事迹,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榜样精神,永葆忠诚底色。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组工干部来说,忠诚是第一位的要求;对共产党员来说,忠诚更是身份底色。广大组工干部要学习朱治国同志把根深深扎在基层,爱家乡爱工作爱人民的忠诚底色,学习他始终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的自我严格要求,以之为精神导航,以之为明亮灯塔,不仅要把忠诚写在入党志愿书中,更要把忠诚刻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中。

学习榜样精神,坚持严规守纪。朱治国同志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朱治国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严于律己,手中的权利始终一尘不染,从不为亲朋好友谋半点私利,对其他的干部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从不允许有人打政策“擦边球”。

学习榜样精神,过硬作风担当。朱治国副部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以过硬的作风担当工作,他认真谋划,敢于较真,善于攻坚克难,从他的笔下,出了很多精品材料,为组织建设作出了一定成绩。我们也要向他一样,热爱我们的事业,以担当践行初心、用实干书写忠诚,凡是我们参与的事情,每一件都要有我们的见解,事事都要留下我们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优良品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朱治国副部长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们要以他为榜样,汲取他的宝贵品质,查找我们自身的短板弱项问题,探寻成长进步的空间,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自省之后,我们也力争成为作风正派、能力强大、业务精熟、群众满意的组工干部。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朱治国同志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他的事迹体现了一名组织部长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都要向朱治国同志学习,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争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学习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3

【致敬朱治国:留给我们的“土”“特”“产”】

没留下一句遗言,朱治国同志走得突然。2022年6月11日,43岁的朱治国在母亲和儿子的哭声中撒手诀别。朱治国同志用他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运用“土里土气”的工作方式、深入“特殊气候”的工作环境、用“产业振兴”发展地方企业,充分表达了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广大党员干部应向朱治国同志对标看齐,用好朱治国同志留给我的宝贵的经验,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基层工作添砖加瓦。

运用“土里土气”的工作方式,做热爱乡土的好干部。

“到基层去,多走多听”。作为一名优秀大学毕业生,21岁的朱治国没有选择留恋城市,而是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家乡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从开始工作就跟农民和乡村干部打交道,让他深知基层工作不易。他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完成“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从基层党建考核到干部考察,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基层换届选举到党员教育培训,只要下乡,他都翻出地图勾画标记,“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朱治国用他“土里土气”的工作方式,用脚丈量着各个村庄,走遍了全省的大半个村庄,了解基层的工作,发现基层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更应该向朱治国学习,用好“土方法”,树立深入百姓、体察民情的责任意识,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了解基层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基层工作。

深入“特殊气候”的工作环境,做创造特殊业绩的好公仆。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不仅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更是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亲自带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也正是这种深入“特殊气候”工作环境的毅力,换来了大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4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作为基层干部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要以朱治国为榜样、为行动标杆,时刻葆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时刻坚定锲而不舍的态度,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让无言的基层大地刻录上我们砥砺为民的足迹!

用好“产业振兴”的工作前提,做推动一方富裕的好领导。

“乡村振兴,基层班子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常年研究基层党建,又分管党员教育,朱治国发现,青海4149个村32000多名“两委”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12%,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有力气、没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朱治国展开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还制定激励报名的有效办法。不到三个月,系列方案和办学规划上报省委。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陶北村作为西宁市城北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创建‘红色物业’、落实‘三乡工程’,旅游项目投运三年多累计营收约1500万元,解决本村及周边村镇200人就业。作为基层干部在基层,要向朱治国学习充分挖掘各类人才的潜在价值,突出技能优势,尝试联合扩产、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一些“新路子”,努力开创“带动一片、引领一方”的“新格局”。


-->> 1/5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学习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学习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