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2年度活动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06  分类:总结

后来,陆鸿的工厂里有40多名员工,其中30多名是残疾人。“残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我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岗位,让他们把自己的光给发亮。”陆鸿想证明,残疾人不是不行。

疫情期间,陆鸿的工厂一度停工,独守空厂的他坚持给工人们发工资。

随后,陆鸿购置了近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在员工们不能来上班、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机器保证了工厂的正常生产。陆鸿还带领员工做自媒体、开网店。

在陆鸿的带领下,工厂2021年的营业额约1000万元,2022年营业额近1400万元,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未来,陆鸿希望能继续努力,“从被帮助转换成帮助,为社会作贡献。”

感动中国2022年度活动心得体会(篇3)

28年运动生涯,徐梦桃第一次夺得冬奥会冠军,也是中国在该项目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为了这个第一,四次出征,泪洒冬奥。儿时狂言成为追梦之旅,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

1994年,四岁的徐梦桃开始学习体操,12岁时转学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短短几年,她的成绩突飞猛进,先后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赛冠军、首个世界新人奖杯、中国第一个世青赛冠军。

19岁的徐梦桃首次出战冬奥会,决赛最后一跳,她选择了难度最高的动作,虽然失误了,却让所有人对她未来可期。这一刻的泪水,更多的是不甘心。

滑行、加速、起跳、空中转体,整个运动过程不超过10秒钟。每一个完美动作的背后,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女子三周台运动员来说,每一跳都充满挑战。

此时的徐梦桃已经蝉联了两个赛季世界杯总冠军,同时拥有世界第一的难度动作,总积分排名世界第一。

索契冬奥会,徐梦桃为夺金而来。因为落地时出现一个小失误,徐梦桃与梦想失之交臂,摘得银牌,泪水遮不住决心再次冲金的坚定眼神。

平昌冬奥会失利后,徐梦桃做了两条腿的半月板手术,至今膝盖里还有两个钢钉。

时间来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年过30的徐梦桃第四次站上冬奥会女子决赛的出发台,在她之前出发的国外选手刚刚刷新了场上最高分——令人窒息的压力再度袭来。

无悔追梦,放手一搏!徐梦桃果断选择将最后一跳难度拉满。那一天,又是大风、低温,但她最终完美落地,不负期望,为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实现了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夺冠后,徐梦桃身披国旗、泪流满面,在风雪中豪迈呐喊。这是激动人心的泪,是实现梦想的泪,一路拼搏,永不放弃,徐梦桃终于站上了冬奥会的最高领奖台,创造了历史。

感动中国2022年度活动心得体会(篇4)

3月22日,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飘起雪花,灰蒙蒙的天,一如村民们悲伤的心情。

大伙儿不能相信,他们挚爱的邓小岚老师就这么突然地走了!

3月19日下午,马兰小乐队创建人邓小岚,在村里筹备马兰音乐节时,突发脑血栓,抢救无效,于21日深夜在北京去世,生命定格在79岁。

在铁贯山脚下的月亮舞台,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胜看着眼前一切,恍如隔世。邓老师和孩子们在台上欢快唱歌的一幕幕,在脑子里不停闪现。他掩面而泣:“邓老师把所有牵挂和关爱留给了马兰,她永远是我们最亲的亲人!”

邓小岚是原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之女,战火纷飞的年代,邓小岚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对她来说,马兰村是她的第二故乡,在生前最后18年里,她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这个小山村,去年刚刚建成的月亮舞台是最好的见证。

早在2003年清明节,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参加烈士扫墓活动。活动结束后,邓小岚想跟孩子们一起唱支歌。然而,只有一两个孩子会唱歌,还都跑调……

“没有音乐的童年是苍白的,我想让他们的童年变成彩色的。”退休后,邓小岚扎根马兰,建起“音乐教室”、组建“马兰小乐队”。从此,一双双小手弹奏着乐器,让世界名曲回荡在大山深处。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表演机会,邓小岚在铁贯山下、胭脂河畔建起月亮舞台。就在月亮舞台接近竣工的时候,马兰的歌声,从山林间的小小舞台,传向更远的地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 2/3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感动中国2022年度活动心得体会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感动中国2022年度活动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