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音乐的种子在小山村里生根发芽,马兰村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女孩用白粉笔在课桌上画出钢琴键,比着指头练习;山村的小路上,男孩子背着吉他结伴而行……
最动人的是,大人们在地里劳作,孩子们在一旁练琴。一个弯着腰,一个低着头;一个在播种,另一个也在“播种”。
2013年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2015年为山里娃打造三层“音乐城堡”,邓小岚为马兰村辅导过的200多名学生,很多已经上高中、读大学,其中有10余人在大学里读艺术专业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马兰小学校长陈业田回忆说:“邓老师来一次住十天半个月,每天下午到学校上课。小学下午都是社团课,喜欢音乐的孩子就去找她学,周六日去她的住处学。”
陈业田说,学校下午的社团课无非就是学校大合唱,自备的乐器也大多是小鼓、锣,“但邓老师带来的不一样,是长笛、竖笛、手风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邓老师每次都说,一个孩子的童年哪能没有音乐”。
“音乐让孩子们体会到美好,他们变得更乐观、更自信了。”阜平县城南庄夏庄学区中心校校长刘凯是“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带队老师,他经常和邓小岚一起带孩子们排练。说起邓老师,他几度哽咽:“过年邓老师还和我们一起包饺子呢,总觉得这事儿不是真的。”
这两天,刘凯不时拿出手机,翻看照片,里面记录着他和孩子们与邓小岚老师一起生活、一起排练的点点滴滴。他感伤地说:“邓老师为马兰村付出了太多,邓老师走了,但‘马兰花’不会凋谢,我们要把邓老师的爱延续下去。”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记唱一首心中的歌谣,让孩子们知道,爱在人间……”
邓老师走了,歌声却永远留在了村里,留在了人们心中。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崇高的又是具体的;是平凡的又中伟大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我们每一个安然入睡的夜晚,在我们每一次尽情欢乐的节日,在我们每一次面临无情的灾难,都有消防战士、人民警察在彻夜不眠值班值守,在竭尽全力排除万难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自于他们的无私坚守和拼命付出。
请记住他们以生命赴使命。回顾以往奋战在洪涝火灾现场的消防战士,有徒手拎走起火煤气罐保护居民安全的,有被洪水打得上下浮沉仍不放弃救人的,也有牺牲时始终紧搂被救小孩的。此次在凉山火灾中牺牲的消防队员,大多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他们投身火海不犹豫、踏进洪涝不退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座“安全长城”,为人民群众挡住了凶猛洪水和烈焰大火,真正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入团誓言。相较之下,我们反观当下、反省自身,你有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吗?有竭尽全力投入工作吗?有不折不扣为民服务吗?英雄的牺牲令人悲痛,更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回顾历史,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身躯和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我们的新生活。在当今社会,谁又能说敢忘记先烈,谁又不由衷地去崇敬先烈,而谁,又在用实际行动去效仿先烈,用他们的行动来谱写新时代华丽而又让人尊敬的篇章。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世界!
隐姓埋名,报国心皎洁的于敏;舍己为人,为霞尚满天的朱敏才夫妇;率先垂范,量与江海宽的赵久富;无私奉献,涓滴见沧海的“炎黄”;含辛茹苦,爱子心无尽的陶艳波......他们都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他是一个风风光光的`外交官,她是他的妻子一个小学教师;但是,他们还有一个职业——贫困地区支教教师。放弃了退休后城市的优越生活,他们来到了条件艰苦海拔1300的山区。以前那些安逸的生活似乎从没出现过,他们住进了与学校厕所“一面之隔”的房子。不管条件怎样艰苦,他们都用全身心的精力去面对,这从孩子们那一句句话语就足以能感受得到。10年了,为了孩子们他的腿脚不灵活了,她的眼睛也模糊了,他们不舍得看病;他们的衣服破了,就将就着穿,更不舍得买!可是,就是这10年他们一共给学校捐款350万元!......
她每次回北京都是为了山区的孩子们,自己的儿女也需要父母的爱呀!可是为了大山孩子们自己的孩子她没有过问一次。她总是匆匆来,匆匆走的时候她都恨不得把保险单给自己的女儿。这难道不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为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吗???
他叫_,她叫_。这些平凡的名字造就了一个个不平凡的的人;而这些不平凡的人却造就了一起起“感动中国”的伟大事迹!!!
20_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像一部荡气回肠的激情诗篇,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灵,感受着质朴真诚的心声,让我们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赞叹致敬,更凝聚着民族的正能量,点燃着美好的中国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人观后感600字,欢迎阅读!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__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__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孩子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__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以上就是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有感心得体会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有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