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2-17  分类:总结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两种类型:

①产品轻、小、价格贵,

②产品极其复杂,如飞机。

(2)工业分散的条件: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六、主要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

(1)概况:

①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②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④兴盛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

⑤特点:生产规模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2)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3)鲁尔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4)鲁尔区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

④发展科技。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工业小区

(1)生产特点:

①以中小型企业、轻工业为主。

②生产过程分散。

③资本集中程度低。

④分散在农村或小城镇。

(2)生产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3、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

(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高。

②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硅谷”区位条件:

①位置优越。

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③有高等院校。

④交通便利。

⑤军事订货(美国特有)。

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方便,但运量小,成本较高,运费较贵。适宜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宜大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最高。适宜运输急需,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宜气态和液态运输。

八、交通运输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害等);技术因素。

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工业地理】什么是工业4.0?老师没讲明白的问题终于搞懂了!

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②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

4、机场建设:

①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③要避开低湿地区;

④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铁路建设:

①区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繁荣;先进科技是保障。

②意义:促进工业生产;加速区域开发;加强工农业城乡联系;促进文化科技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政治统一、国家安全,巩固边防等。

6、公路的选线原则:

①平原地区:少占好地,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线路的总体走向决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具体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十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①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

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

(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运河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结合部。

★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大型超市等。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围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诞生。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得到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整理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 2/3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