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科学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因亲子关系、学业压力、封闭管理等可能出现的心理安全事件,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
二、主要措施
(一)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宣传机制
1、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或电话。提高学生心理关爱24小时热线87-525-525的知晓率、使用率,让遭遇心理困境的学生、家长能够及时有效求助。开通面向所有学校师生的心理热线服务平台,确保热线功能畅通,持续做好线上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服务。及时汇集师生心理状况摸底信息,对心理热线等渠道反映出来的集中问题要加强研判,提出干预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帮扶工作。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遴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面向本校师生做好热线答复和网络辅导服务。发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作用,及时公布心理辅导电话,为有心理服务需求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2、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结合疫情心理应激特点和师生需求,及时为师生、家长推送心理调适方法、居家防护妙招、心理健康宣传讲座、心理热线求助、心理教师在线辅导等方式方法。加强权威信息推介和宣传引导,及时向全校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传递权威政策信息,减少焦虑恐慌情绪;精准推送心理调适系列科普及心理减压文章,班主任定期在班级群里发布关于心理健康的文章、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在线学习和隔离生活。
3、加强家校协同联动。学校要加强家校协调联动,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实施心理健康“三个一”行动,引导家长积极关注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建设,守护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因疫情防控要求启动线上教学,学校要及时发出一封致家长的公开信,对封闭管理、线上教学、居家生活等作出说明。线上教学期间,班主任充分利用云平台,每月召开一次线上家长会或者开展“云家访”,提醒家长为孩子学习生活做好后勤保障,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带领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活动、开展家务劳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调整好孩子心理状态。同时,协助家长解决出现的亲子冲突。
(二)做好学生日常心理关爱
4、科学安排线上文体课程。如因疫情防控要求启动线上教学,按照省教育厅统一规范线上学习时长要求,学校合理安排适合家庭室内的文体课程,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运动,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帮助学生舒缓情绪、调试心态。
5、定期召开心理主题班会。线下教学时,班主任每周要积极开展科学防疫、生命教育、情绪疏导、安全意识等主题班会。线上教学期间,每两周要组织开展一次用“心”战“疫”线上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分享、讨论个人学习心得和心情小故事,传递积极力量。
6、加强学生日常跟踪指导。线上教学期间,班主任要指导帮助学生列出科学合理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清单,每周与每位学生进行视频或电话交流,详细询问学生身体状况、情绪变化等,针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逐一答疑解惑;鼓励学生珍惜线上教学的宝贵资源,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积极锻炼身体,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发挥信息员、心理委员、健康卫生委员等学生骨干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和现实困难需求,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7、加强学生日常关爱服务。对广大师生群体做好人文关怀,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任务。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室)设施设备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定时开放心理宣泄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等功能室,让有需求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减压,宣泄不良情绪。
8、严格落实心理筛查工作。严格落实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筛查要求,优化量表选用,完善筛查方式,规范工作流程,并组织专业力量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制定心理辅导对策,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仪器。
(三)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心理帮扶
9、对既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按照“一人一策”要求进行关爱帮扶,建立台账。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等专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做到动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措施第一时间到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10、对面临疫情、考试和升学多重压力的毕业年级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和心理的全方位支持。学校要第一时间公布疫情应对和教育教学、日常管理调整措施,提醒师生和家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及时分析学情,调整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关注学生情绪变化,提供考前情绪指导,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积极备考。
11、对毕业生要密切关注学业、就业情况,研究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与思想教育、职业指导、就业帮扶等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12、对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四)做好心理疏导保障工作
13、学校成立针对疫情防控的心理疏导保障小组,抽调专业能力强、政治意识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德育骨干等专家团队,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疏导援助工作,缓解疫情对学校师生和家长的负面心理影响。如出现封校、封班情况,第一时间派出小组专家团队指导学校做好师生、家长心理疏导工作。
14、对因疫情防护需要被隔离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采用电话联系、视频通话等方式,及时掌握被隔离学生的健康状况、心理变化,积极做好政策解读、答疑解惑以及情绪疏导等工作。
15、对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善其周边人际环境,减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视。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迅速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掌握师生身心健康状况,结合实际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身心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极端事件发生。合理安排教职员工的疫情防控、授课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组织形式适宜的舒缓活动,帮助教师自主调整情绪,积极应对困难。
(二)强化专业支撑。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工作实际,认真做好学校师生心理健康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督导,确保防疫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针对不同学段学生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组织专家制作图文并茂的微信推文、短视频等,及时通过线上推送予以解答和疏导。要推广使用好《应对心理危机工作手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南》,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三)强化工作实效。要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分工,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注重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坚决杜绝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一刀切”现象。
(四)强化落实执行。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成立心理疏导保障小组,专门负责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心理疏导工作。
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心理。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每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在当今社会立足的根本条件。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广泛深入开展,促使这项现代教育活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也不能看成是各学科的综合和思想品德课的重复。它与学校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取代德育工作。要保证心理健康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团体或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将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给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的放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家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
4、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合,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风,结合新课改,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活动与班主任工作均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貌岸然。通过家长学校或社区活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创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以上就是20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20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