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在积累。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各班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20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诵读的内容,可参见下列这些。
①诵读高中语文考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达到会背诵,会翻译,会解词。
②词(包括成语)。对高考内容进行全面撒网。循序渐进,达到熟练程度。
③时文美文。自选和由教师推荐一些报刊上的最新时文,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④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文章,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考场作文的一般写作规律。
(二)考点训练,实现突破
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考点的训练必须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掌握方法,逐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1. 语言基础
(1)词语:掌握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了解常用虚词及复句的相关知识,扩大熟语的积累量,重点掌握常见错误类型。
(2)病句:熟练掌握《考试说明》中的六种类型,培养分析能力,总结辨析方法。
——突出实际运用能力。
2. 语言表达
复习常见类型,关注新题型,多做创新题;贴近生活,注重实用。——依照规范操作。
3. 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重点在课内,暂以《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64篇古诗文为准,读、背、默不间断。
4. 现代文阅读
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观点主旨是关键,培养阅读兴趣,总结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和规律,点拨答题技巧。
——审清要求,依文作答。
5. 古诗鉴赏
广泛阅读,加强积累,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授之以渔,以不变应万变。6. 文言文阅读
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翻译的“信、达、雅”。强化语境意识,能分析概括文中观点、态度,领悟人物形象,体会
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
(1)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2)虚词——突出重点(18个虚词),辨明用法。
(3)句式翻译——直译为主,避开误区。
(4)分析综合——重视人、事、理。
对文言句式的复习,要注意五个联系:
①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
②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
③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
④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
⑤把文言中的辨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7. 写作训练——打造文体强势,突出文章亮点。
突出两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强化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在标题、开头、段首、结尾等处画龙点睛,设计亮点。
一、指导思想:
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优势在群体,关键在落实。
1.紧密结合高考形势,吃透20_《考试说明》精神,明确《考试说明》中每一个考点的要求、范围、难度,明确出题点并找出规律,搞好知识点全面复习。以《考试说明》为行动指南,以至20及20_江苏卷为实践样品,借鉴其他省市新课标卷命题理念及特点,揣摩命题趋势,探讨各种题型及其应对策略,以策略指导教学实践。
2.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要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上下工夫,使学生始终保持适当的兴奋度;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领悟为基础、以学生的运用为落脚点,使学生全面介入教学活动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
3.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要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清晰审题能力、感悟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述能力。教师要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步骤都有所悟,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
1.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对重点知识分考点进行复习,建立知识系统,力争做到小块不丢分,大块得高分。
3.梳理知识网络,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要求,强化踩分意识,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
4.强化阅读和写作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对过去已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遗忘率高;缺少完善的知识储备。
2.语文学习的方法、解题应试的技能欠缺。
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
4.语文答题的审题、信息筛选整合、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答题规范意识欠缺。
以上就是学生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学生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学生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学生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