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孩子在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我制度了以下的帮扶措施。
一、找出原因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医生,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
二、降低门槛,激发兴趣。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我注意做到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朗读课文与抄写、听写生字词),让学困生能轻松地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
三、主动出击,帮扶前进。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去帮助他们。
建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各班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辅助网络,让学困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接对同学,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温故知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注意设计帮扶学困生的环节,设计一些符合学困生实际水平能解答的问题去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中。
四、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很多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单元1次竞赛等等。对于学困生,背课文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任务,因此在这些竞赛中学困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还及时给予奖励,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是既喜欢物质奖励,又喜欢精神奖励。
因此我对学生的奖励可分为四种:
(1)发表扬信
(2)发奖品
(3)作业减量
(4)测验加分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受奖励的人数如能在总人数的50%以上,那么是最能鼓动全体学生的士气的。
五、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展示自我。
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给予他一种自尊感。”;“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做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一点点成功“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会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到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这样,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
六、自定目标,超越自我
让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的目标,这是我们学校张主任教的绝招。制定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定下自己要达到的等级,而是具体的分数及要求和水平层次,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学困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小测和单元测验中制定目标,超越自我。当然,我还对达到目标的.同学发奖品奖状。
总之,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变成为不学就困的好学生。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为了提高师德修养,提升学生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美德,结合县、中心校工作精神,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内坚持开展对贫困生、学困生“结队子、送温暖”帮扶活动,尽其所能,给予精神、物质上的援助,使这部分学生不因家庭生活有困难而失去求学的机会,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着育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教育引导、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规范管理”的学生管理理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全方位的帮扶手段,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千方百计育好人,办好事,使学生和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在学校感受到温暖,树立信心,积极上进,让条件优越的学生能主动奉献爱心,通过全体师生的支持与困难生的努力,使其健康成长,以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成立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成立贫困学生帮扶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张 涛
副组长:李文斌 李世伟
成 员:孙向军 牛海堂 张 军 刘小军 朱登峰各班班主任及一线任课教师
(二)工作职责
1、统筹组织安排学习和生活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2、制定帮扶计划。
3、负责有关学生帮扶工作文件的起草,材料的上报以及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三、帮扶对象及条件
1、帮扶对象:限于在籍的全日制学生,遵纪守法,品行优良,诚实谦逊,好学上进者。
2、父母双亡、家庭成员无力支付求学费用者。
3、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丧失劳动能力、且医疗费用支出巨大,致使家庭经济严重入不敷出者。
4、民政局颁发了贫困证或者低保证者。
5、家庭突遭毁灭性天灾人祸,短期内不能恢复生产生活者。
6、其他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者。
四、帮扶方式
1、由领导牵头,每位领导至少与一位或一位以上贫困学生结队了,并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
2、倡议全校每位教师每年帮扶一个或一个以上贫困生。
3、班主任在班级内以兴趣小组、倡议活动等方式组织开展捐资捐物帮扶活动。
4、落实国家帮扶政策和社会其他力量的帮扶政策,由总务处具体落实。
五、帮扶内容
对于帮扶学生要全面了解,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包括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帮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六、帮扶程序与要求
(一)建立帮扶队子
1、各班主任建立贫困生记录,并向学校推荐,学校统计困难生名单,领导小组审核情况,帮扶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和自愿的原则确定帮扶对象。
2、申报后结成队子,以适当的形式组织帮扶。
(二)开展活动
1、深入了解情况,了解学生最需解决的问题。
2、有简单的帮扶措施,做好工作记录、事项、效果心得等内容,工作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班级活动要讲究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克服学生自卑心、虚荣心等不良心理,班主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三)帮扶效果和意见反馈。本人意见、家长学校意见及活动经验总结等。
七、帮扶管理
1、国家和社会帮扶物质,接受上级部门监督,提高透明度。
2、受帮扶学生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积极上进,否则停止帮扶。
3、帮扶责任人对爱帮者经常进行关心、谈心,做好引领和鼓励。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现决定在学校开展贫困生帮扶活动,为贫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学困生自己的努力,对上努力争取帮扶政策,对外积极联系资助,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大队部、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三、扶助对象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品学兼优,积极乐观向上。
3、经济困难,具备证明其家庭经济困难的条件,并迫切需要资助,生活简朴,不浪费,不攀比。
4、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校纪校规,无不良嗜好,无重大违纪言行。
四、扶助方式
扶助以生活上资助为主,包括思想上解惑、学习上帮助提高。
以上就是学校贫困生帮扶工作计划,学校贫困生帮扶工作计划范本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学校贫困生帮扶工作计划,学校贫困生帮扶工作计划范本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