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训练。以北京卷为例,7道Ⅰ卷选择题,4道Ⅱ卷题,限时45分钟完成。45分钟时间虽然紧张,但不能给得太多时间。此用意在于:
①提高解题速度;
②提高阅读、审题能力;
③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但因为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任务紧,使得学生们复习过后总的感觉比较零散,综合应用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在做试题过程中部分同学答题不规范,运算能力不强,知识不能纵横联系等等。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故二轮复习是衡量学生水平高低,拉开差距的重要时期。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怎样上好第二轮复习课?复习安排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粗化线条,敢于取舍。
二轮复习时各地的《考纲》与《考试说明》都已下来,这给我们的教师提明了方向,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考纲》与《考试说明》,大力开展集体备课组交流学习心得与认识,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每位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得到位。另复习时间短暂,关键是要突出重点,对容易迷惑或容易错误的那些考点,猛捶重敲,解析突破。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要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
1、二轮复习老师一般安排了8-10个专题,应根据高考考向和学生学情粗化线条,制定合理的计划。针对近三年的高考进行分析,注重基础,适当提高对于较难的题型及知识点敢于舍去,如选择以下5个专题:
专题一 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可注重定义、图象、与性质及同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和合,差,倍,半角公式,向量的概念、公式。
专题二 概率和统计可注重排列组合知识 二项式定理及概率计算公式
专题三 立体几何可注重概念,定理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及角、距离的计算
专题四 数列可注重等差等比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专题五 函数与导数可注重函数的定义,值域,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及图象的变换,导数的概念,实际意义,单调性极值的应用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提高效率。
2、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就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因此,专题的选取要注重以下几点:
(1)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弱点;(2)教材体系中的重点;(3)近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4)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介绍;(5)解题应试技巧;(6)综合专题,联系实际数学问题的对策,综合题的解决战术等。
3、二轮复习4、5月份试题较多,还有学校组织的各地模拟题应粗化练习避免大量做题。一轮中老师往往都用题海战术,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反复做题可以巩固知识,扎实基本功,提高解题速度,准确度,增加阅历。而二轮复习注重提高,可以粗化题量,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做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例如深入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典型题,尽力做到从多条思路用多种方法处理,即一题多解;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努力摸索规律,即多题一解;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从各个侧面去检验自己的知识,即一题多变。—道题的价值不在于做对、做会,而在于明白了这题想考查什么。如以真题为框架一套真题就是一个短期复习计划。以真题为框架,即以每一套真题作为一个小周期(7~10天)复习的纲领性文件。以真题为框架就是以每一套真题作为一周的周计划,这样每一周就都可以按这一套真题的内容进行固定流程式的复习;8~10套真题下来,整个第二轮复习的三个月左右时间就都可以进行如此有计划、有条理的周而复始的复习了。真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计划,每一套真题就包括了所有的知识板块;而且重点板块的内容会重点命题,且重复率高,因此以8~10套真题为框架,就能做到对重点章节的重点命题线索做到多次针对性的复习,就能够形成对数学试题的一种亲和.为了提高效率建议还可以采用片段练习对不是很有把握的针对性练习。
二、注重细节,稳定提高。
人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二轮复习就要看模糊的是否清晰起来,缺漏的是否填补起来,杂乱的是否条理起来,孤立的是否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再就看量变是否成为质变,平时的努力学习是否换成理想的分数。
1、要细化学生错题,及时巩固.每次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些错误,这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避免类似的错误在今后的考试中重现。因此平时注意把错题记下来,做错题笔记包括三个方面:(1)记下错误是什么,最好用红笔划出。(2)错误原因是什么,从审题、题目归类、重现知识和找出答案四个环节来分析。(3)错误纠正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错误原因的分析提出纠正方法并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应注意些什么。纵观数学错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有的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有的是记忆得不准确,理解得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或者是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等等;还有的由于不会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原因找到后就消除遗憾、弄懂似非、力争有为。如果能将每次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分析,并尽力保证在下次考试时不发生同样错误,那么在高考时发生错误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
2、要细化学生应试能力。所谓的应试能力其实是容易达成的,只是急躁的心态以及过于紧迫短暂的应试能力学习时间阻碍了你对它进行有效的学习
比如,针对选填题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就有很多种——特例法、分析法、数形结合法等等,一些同学会想:这么多的方法谁能熟练掌握啊?在考场上谁能那么有意识清晰地明白用哪种方法啊?其实选填题的解法不过就那么八、九种,而且常用的也不过四五种而已。如果要说掌握这些很有限的几种方法都觉得是要求过高的话,那复习数学需要你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又有多少?因此要掌握这些方法不存在任何难度,只是你从来没有用哪怕很少的时间来有意识地学习它而已。大题部分同样如此,需要对通过多次有意识的“踩题点”就可顺利突破大题关,下面讲解,在此不表。应试能力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是在日常繁杂的复习中很大同学都忽视了这个常识,如果说三年时间的学习是“画龙”,那么在三个月的零碎时间中的对应试能力的培养就是“点睛”之笔,因为它能让你摆脱让人苦恼的“发挥失常”,而使可遇不可求的“超常发挥”变为一种“稳定的能力”状态,它可以使你在“稳定的”发挥下成绩就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制定计划,科学把握全盘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通过高三这一年使政治成绩在高考中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将起着决定性作用。高三政治总复习都是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不仅政治备课组老师要统一制定一份复习计划,而且学生也要参照老师的计划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制定好个人的复习计划。政治学科高考复习都是按照三轮复习模式进行的,大体如下:第一轮复习(20__年9月—20__年1月):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第二轮复习(20__年2月—20__年4月):采用知识专题的方式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力求让学生准确地理解,熟练地掌握;第三轮复习(20__年5月):集中复习时政热点。
二、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考生丢分,尤其是选择题的丢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导致的。因此,在政治复习时,必须夯实基础,过好三关。
一是依纲据本,过好基础关,将教材读“厚”。《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它既是对高考命题的制约,又是向广大考生正式公布的“透明度”最大、最全面、最可信的命题“信息”,它明确告诉了哪些要考,哪些不考。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知识点逐个落实进行过关,不能抱有侥幸或猜押心理考攻或放弃某个知识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做到全面、准确的掌握,不能留下知识死角,也就是要把将教材读厚。
二是构建体系,过好联系关,将教材读“薄”。孤立、零散地对待知识,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在考试答题时,经常会出现思维狭隘,挂一漏万,少点漏点的现象,造成大量失分。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应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网络,也就是把教材读薄。
三是记死知识,过好应用关,理论联系实际。在第二、三轮复习时,将基础知识与时事材料相结合。近年的政治高考试题往往以现实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材料,创设一些新情景、提出一些新问题,要求学生整合书本知识来组织答案。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时事材料,这样做对解答主观题是很有帮助的。分析是建立在课本知识基础上的,因为无论时事材料多新、形式多活,我们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支点,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三、突出特点,把握学科逻辑思维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思维特点,政治学科也不例外。而政治学科的四大模块又有自己的逻辑思维特点。如:《经济生活》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为主线,形成“消费与交换、生产、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板块,构建基本框架;《政治生活》以参与政治生活的各个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公民、政府、人大、政党、民族、国际社会”组成知识框架;《文化生活》遵循从文化的共性到个性的逻辑思维特点,以“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模块构建知识体系;《生活与哲学》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为线索组成知识框架。
四、强化训练,提升答题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力考查是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一直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进行适度的训练,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通用高三二轮复习的策略计划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通用高三二轮复习的策略计划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