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分享经验。
2. 课堂实践: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3.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4. 团队研讨: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分享教学心得。
5. 校外培训:安排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和学习活动,拓宽视野。
四、培训周期
本培训方案周期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理念学习(2个月),第二阶段为教学实践(4个月),第三阶段为课题研究和成果总结(2个月)。
五、培训评估
1. 培训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估,了解教师的掌握情况。
2. 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估,评估教师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3. 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总结,不断完善培训方案。
六、奖励机制
1. 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 将教师的表现与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挂钩,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3. 对获得成果的教师给予相应奖励和支持,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优势。
七、资源支持
1. 提供充足的教材和学习资料,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2. 配备优秀的导师和专家团队,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3. 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场地,保障教师的教学条件。
4. 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设备和资金支持,促进教师的科研发展。
5. 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支持,保障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八、反馈机制
1. 建立完善的反馈渠道,及时收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2. 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地构建我校教师发展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理力并举”的管理宗旨,凸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情育人、主动发展”的办校理念,积极推进“名师工程”,通过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培养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争让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型教师,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已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课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参加过县级以上(含市级)公开课、观摩课、获得县级(含县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沂蒙名师称号的教师,均列入骨干教师培养的范围
完善师资培养的有效机制,使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掌握和运用教科研前沿的成果,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不断完善、发展自我。培养出一批省、市、县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形成优秀教师的群体,形成拥有名师,名学科的名校。
1、教师努力目标
学生尊敬的人,家长放心的人,群体认可的人,实绩突出的人。
最终实现四高、四转化。
(1)由“接受型”转变为“开拓型”,教师应主动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主动迎接新科技的挑战,主动开拓自己发展领域。
(2)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教师从只会一门学科转到教多种课程。
(3)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法,掌握科研方法,对先进的教育策略有研究、选择、运用的能力。
(4)由“同类型”转变为“特色型”,教师应改变统一的教学风格,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自我,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教师发展方向
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沂蒙名师。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能为人师(起榜样作用);教学方面一专多能(起示范作用);教育方面造诣较深(起咨询作用);教育科研方面成果突出(起带头作用),能操作现代化教育技术,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竞争意识、自信自尊、尊重他人、讲究效率,有乐观向上的健康人格,向“四高”目标发展。
(1)高素质:具备现代化教育观念,具有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有合作、竞争的精神。(2)高学历:45岁以下全部达到大专学历,有40%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3)高技能: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具备组织教学、指导学习、引导探究的创新能力。(4)高水准:具备科研的能力,善于总结和提练,干得出成绩,讲得出道理。
1、抓师德教育,促观念更新
以请进来与走出去方式相结合,采用听、说、读、写等不同方式在教师中开展颂师德,扬师风,铸师魂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具体落实到四心: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
(1)学习课程化
教师每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并进,坚持做好学习摘记,保证每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活动。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和科研性、探索性,形成教师学习的课程化。
(2)、评选制度化
结合师德学习,学校每年评选“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形成一种竞争的激励机制,目的是推动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教育观,形成优秀教师群体。
2、抓自培力度,促整体提高(1)高质量地做好工作。在教学工作中骨干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示范、观摩、检查、评估等的课堂教学任务。工作受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和学校的肯定,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居年级和本学科前列。
(2)带头实践课改精神。上好各类示范课、公开课,常上常新。
(3)压担子分任务。让部分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参与学校和教研组的管理,在实践中打开思路,学会协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倡导自我培训。提倡骨干教师充分利用时间自读、自悟,把读书和运用现代技术作为必修内容,上校园网,教育信息网,远程教育网学习。要求认真参加校本培训及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学历培训,并做到学以致用。
(5)加强课题研究。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每人至少参与一个县级及以上的课题研究,并把备课、上课、评课、理论学习与科研结合,两年内有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有成果展示。
(6)提倡一专多能。引导骨干教师多方位地学习,有奋斗目标,有主攻方向,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7)继续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能者为师,每位骨干教师都要带一位青年教师,通过带徒弟互相促进学习,共同提高带教水平。
(8)大胆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探索教改新路、敢于尝试、反思和修正,敢于走自己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3、抓激励机制,促队伍优化
师资队伍要形成一流优化,要靠精心规划,措施落实,另一方面要创设一个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精神、物质、情感等多方面给骨干教师的激励,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机制。
(1)成就激励。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创特色,每年进行上课、写论文、设计教案等评比,优秀课堂教学拍摄录像,搞个人专集,好的文章、论文推荐到报刊杂志,学校每年出专辑(包括学生作品专辑)。
(2)荣誉激励。学校每年评选十佳教师、优秀班主任、明星教师等等。
(3)物质奖励。论文、讲课比赛、公开课等按照《学校教科研奖励制度》中的条款执行。
(4)情感激励。教师父母生病领导前去看望,家有特殊情况学校给予各种物质或精神的帮助,每年结合重大节日赠书、赠物,定时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联络感情,密切关系。
为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配合省、市名师工程,培养-?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特制订本方案。
培养一支适应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能够带领我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名教师、骨干教师队伍,促进我区教育教学发展,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xx-20xx年,培养30-50名骨干教师,20xx-20xx年,在骨干教师中培养10-20名名教师。
(一)、培养对象的选拔:
1、政治思想与专业能力: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在本学科领域代表学校教育教学的最高水平,初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表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先进的教育思想。
2、资历:小学、初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龄5年以上;年龄:男50岁、女45岁以下;中级职称以上。
3、推荐名额:中学,每个学科推荐2名;中心小学(麻章二小),语文、数学、英语各推荐2名;各镇管理组,语文、数学、英语各推荐5名。
以上就是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