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实施方案

时间:2025-11-14  分类:方案
暑期启动并开展全员、全覆盖的家访工作,任课老师与班主任一同家访,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初步联结。开学后,开展导师志愿服务岗活动,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熟悉度,为精准化导师匹配做准备。

(2)相配

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发布导师简介。班主任指导学生选择导师,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导师匹配与调整:

①双向选择——班主任统筹

每个学生进行6个志愿的选择,班主任根据师生意愿统筹匹配。

②学习导向——强弱组合

结合学生学习上的薄弱之处,平衡志愿选择。

③特需定向——量体裁衣

在遵循意愿的前提下,对特殊需求学生进行定向匹配。

④兴趣辅助——生涯指引

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匹配能够给予他们特长指导的导师。

最终产生能体现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结对名单。在导师匹配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低年级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高年级利用社团、探究课题小组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采用“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3、相信基于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导师与学生构建相互信任与相互尊重的关系。导师主动、坦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对导师有信任感。

(三)导师关键职责与基本任务

(1)全员导师制的导师基本职责包括:

①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②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在上述基本职责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全面发展指导。

(2)导师基本任本任务“3+1”模式,“3”包括:至少一次学生家访、至少一次谈心谈话、至少一次书面反馈;“1”:指导学生参加探究学习。

1、至少一次学生家访。每学期开学前,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

2、至少一次谈心谈话。导师要在每学期的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和开展家校沟通;

3、至少一次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期末,要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4、一次研究学习。导师指导学生开展一次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完成一次探究学习记录。

5、鼓励导师在“基本任务”之外,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因人而异的沟通指导,优化师生关系。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校长、书记要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责任,定期组织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及时调配力量、开展分类指导。

(二)落实管理措施

为确保该项目有效实施,学校将给予长期、稳定和有力的关注。

1、加强主题教研与培训。设置“教考练一致”、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等培训课程,转变、提升教师育人观念和行为;同时加强专题研究和案例积累,便于共享和不断优化。

2、加强评估与激励机制。学校发动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该项目,结合教师业务专长,合理安排师资,并将工作量和工作实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之中,实现优绩优酬。

(三)创设支持性教学环境

严格参照国家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和XX市教研室绿色指标评价要求,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对课程教学“教考练一致”落实情况和减负增效、作业管理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和开展考试命题,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学校的考试、测验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严格落实等第制评价,不得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为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匹配支持性教学环境。

(四)建立资源保障

学校一切资源条件为该项目的实施作保障,学校也将进一步提高校园网、优化“五色花”学生成长系统等资源平台的实用性;积极开发与利用对该项目有益的一切显性与隐性资源。积极调动家长委会、社区单位、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场馆等社会资源为教育改革服务。

导师制实施方案10

一、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对学生而言:

厦门大学于20xx年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既不像研究生导师,也与辅导员不同,前者重在对已经具备较强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后者则主要管理班级后勤事务和学生思想工作,但目前辅导员管理的都是一个年级,辅导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科生导师制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作为“顾问教师”,每个本科生导师只管若干个学生,其义务是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其工作重点和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即在低年级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高年级阶段则要适时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加强。

对导师而言:

在导师制中气氛和谐融洽,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有利于导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导师虽然在理论知识和相关科研实践中处于优势,拥有学术权威,但是,他们和学生一样,在教学与学术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最近可发展区”。而这段区域的超越主要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导师制能够增进导师对自身“最近可发展区”的认识,强化导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意识。从而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事物的洞察力、概括力、抽象力,以及一个人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生来具有,而是需要通过实践训练,特别是思维训练转化而来的,即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真正的目的:在轻松的交流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做他们人生的向导

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困难

1、导师都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平时可能会比较繁忙,空闲时间比较少。

2、学生主动性不强,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安排一年多了,却很少有学生主动联系过自己的导师。

3、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一个沟通的桥梁和一个沟通的平台,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开展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三、学生面临的问题

1、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够,不知道怎么学好专业知识,导致缺乏学习动力。

2、学习和生活没有目标,生活懒散,学习习惯差,导致成天沉迷于游戏中。

3、部分对于本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导致缺乏学习自信心。

4、部分同学有考研准备,却对考研不是很了解,需要一个指路人。

四、努力的方向导师:

1、针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构建自己的个人发展计划。

2、依据导师自身技术能力和从事的科研方向,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课外锻炼,弥补课内教学缺乏实际锻炼的不足。

3、凭借导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性指导,针对学生就业和考研提供指导性意见。

学生:

1、积极主动联系导师,把自己的短期或者长期计划告诉导师,让导师来作出指导。

2、根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积极主动与导师交流,让导师给出建议和意见,帮助你解决问题。

3、敢于把自己一些创新的想法与导师分享,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或许你的创意还能成为一个项目。

4、真诚对待自己的导师,细心听取导师的教导,服从导师的安排。


-->> 10/15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导师制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