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要分设行政班和教学班
新课改较目前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实施学分制,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高中生三年中获得规定的144学分方可毕业。
记者注意到,目前,省教育厅下发的《方案》中并未对具体学分进行规定,要求各地根据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制定学生学分管理办法,真实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省内各地教育发展程度不一,为此从政策层面无法太细地规范,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学校要推行适应新课程教学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制定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选课和制定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这意味着,高中学生们可以像大学生那样跨班选课,课堂和教室也将流动起来。
由于老师们上课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该负责人表示,新课改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据悉,省教育厅也将于近期开始组织全省高中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新的评价体系
家长、社区都能参与评估学校
新课改的另一大亮点,是要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按照教育部的新课改规定,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
《方案》要求,今后,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构建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同时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
据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将大幅改革外,学校和老师的评价机制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后,学校办得好不好也不是学校自己和教育部门说了算。以新课改为契机,四川省将引导社会各界对高中教育正确定位和正确评价,逐步建立家长、社区参与评估学校的机制。
高考将巨变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明年公布
明年实施新课改后,20xx年的高考必然发生重大变化。
《方案》特别强调,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深化教育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制定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的高考和高校招生录取选拔评价办法。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新课改的实施,四川省将成立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各地还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省本级财政将增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经费额度,重点用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骨干培训、课题研究以及组织实施等。
由于实施新课改后,招生考试模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据悉,全省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将于20xx年秋季新课改正式启动时公布。本报记者汪玲
连线
成都
学分挣够可提前毕业?
记者昨日从成都市教育局了解到,他们目前还未接到省教育厅有关新课改的最新文件,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办法也还未出台,但准备工作早已启动。
40校级干部年底到沿海取经
今年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和四川师范大学签署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今年秋季开学,有9名川师大教师被派驻中学。被派驻成都七中的川师大数学与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昌勇告诉记者,明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都发生了变化,有些选修课甚至会涉及大学教学内容,此次进入中学正是为新课程改革做调研。
另外,40名成都校级干部将于今年12月被市教育局送到上海和苏浙地区的学校挂职锻炼。不少成都校长告诉记者,过去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学习借鉴新课改的经验。
学校也在自行准备课改。首先把师资准备好。盐道街中学校长郭良君告诉记者,对教师来说,改变以前的上课方式并非一夕之功,也要有适应的过程。现在学校正在对教师进行理念培训,还购买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书给教师们看。
学分制并不意味着可提前毕业
省教育厅在试行办法中提到,将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在大学里,学生如提前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是不是意味着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高一或高二时就修满学分而提前参加高考呢?
估计不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高中实行的学分制估计为学年学分,即每年都有固定学分要求,对应固定的课程。目前,在其他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的省份,也没有学生提前修满学分毕业的规定。
综合素质纳入高考有难度
新课改后,学校要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构建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今年,实行了新课改的山东省制订的29条高考录取退档理由中,有综合素质评价低这一项。
四川是否会制订这样的政策?现在还不清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而四川一些大学则表示,从目前在其他新课改地区的录取情况来看,对综合素质评价并不是太看重。综合素质评价能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这依然存在疑问。对此,省市教育部门都表示,这一问题也将成为调研组今后集中研究的问题。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感悟即成果”,是教科研工作的基本特点。立足于“观察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推进我校课程改革,本学期我校将展开微课题活动研究。
“微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备课、上课、课后反馈、作业批改、辅导等)中所发现问题而设计成课题而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是对课堂教学不足的补充。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从学生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当做一个个小课题来立项研究。秉承问题即课堂、行动,即研究的策略,把一个个小问题做深做透 。
“微课题”的内容可以是“点状”,也可以是“碎片状”。课题内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解解法归类,考点归纳等,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模式探究,知识点的讲授和展示,优生培养,差生治拐等。
“微课题”的类型:
1、教材处理型:“说课”、“微课”比赛,“同课异构”,“必修”与“选修”等
2、教学模式探究型:反思性教学模式,交流——自否模式,“四学”自主学习模式(自学、合学、展学、测学)等
3、教法探究型:“新课导入法”、“审题法”作文教学,学案讨论反馈法等
4、课堂教学型:“优质课”比赛,汇报课,示范课,边讲边实验,听评课等
5、试题解法归类型:淘汰法解选择题,有机推断题解法探究,试卷讲评课等
6、班级建制型:小班制、零班、实验班、特长班,文科女生班等
7、实验设计型:实验改进,微型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自制教具等
8、社会实践型:军训、研究性学习,志愿者服务等
“微课题”研究的流程:选题→填写“上饶中学微课题申报表” →校学术委员会审查立项→教学处批准立项→课题实施阶段→填写结题报告→校学术委员会审核结题→教学处批准颁发结题证书和教研经费。每个学期有两次课题申报的时间,每学期最后一个月为结题时间。
具体方案如下:
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开展微课题活动研究》,让全体教师了解微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制定微课题研究方案。
二、申报课题 :
本学期课题申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9月1日——9月15日
9月12日前各位教师撰写好《上饶中学微课题研究申请表》,上交教研组长处。
9月13日:各教研组长将本组微课题研究报告上交年级主管教研的副主任处。
9月14日:各年级主管教研副主任将微课题报告上交教研处。
9月15日:教研处邀请学术委员会委员进行审核
第二阶段为11月2日——11月5日。
11月2日前各位教师撰写好《上饶中学微课题研究申请表》,上交教研组长处。
11月3日:各教研组长将本组微课题研究报告上交年级主管教研的副主任处。
11月4日:各年级主管教研副主任将微课题报告上交教研处。
11月5日:教研处邀请学术委员会委员进行审核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合理选择课题,填写《上饶中学微课题申报表》。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课题尽量做到:小、新、型、实。
1、选题要基于教师的实践,切入口要小,针对某个疑点、难点、热点问题,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性研究。
2、选题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关注的、有思考的问题进行研究。
3、选题要有针对性,针对当前遇到的、需要解决的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无法驾驭的、不能解决的、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没有帮助的问题尽量回避。
4、选题要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味强调理论,就会脱离现实,也难以获得源头活水;片面强调实践,就走不出经验的束缚,不利于课题品质的提高。
1、个人微课题研究。(1人)有教师个体自己实施,强调教师个体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以上就是课程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课程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