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蔗糖办开展“感恩思进”主题教育各项活动都联系蔗糖工作实际开展,通过制定活动安排表,一是分解和细化了各个阶段、各个系列的各项活动,做到有据可依、有循可查;二是规定了各项活动的实施方法、步骤和时限,确保各项活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三是指定了各项活动的对象和负责人,明确了宣传方式,保证各项活动取得实效。
20xx年1月26日下午,州蔗糖办召开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会,会议由州蔗糖办党委书记、主任刀忠明主持,州蔗糖办、州制糖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共30人参加会议。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实践基地等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一)内容要求。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农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高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二)劳动教育国家课程。根据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做出规定。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教师在备课、集体教研中要注重研究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学校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教育课时间。
(三)校园劳动课程。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坚持校内劳动教育常态化。学校通过设置责任岗、责任区等,在校园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美化以及教室、餐厅、宿舍清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完善校内劳动任务分配与检查、评比、反馈等制度,形成“全员有岗位、人人爱劳动”的局面。学校要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将垃圾分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劳动实践。
(四)家庭劳动课程。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坚持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课程化。学校要引导学生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庭劳动。通过家校联合设置或学生自主制定“家务劳动清单”,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学期有针对性地掌握1至2项生活技能。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
(五)社会劳动课程。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坚持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开发田园实践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创客研究课程等劳动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体验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积极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公益组织倡议的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六)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把需要学生身体力行的事项,设计为劳动类课程,融入创意、创新、创客、创业等要素,统筹纳入劳动课程体系。鼓励开发能够激发学生体力和脑力方面潜能的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劳动师资、环境、工具、技术、文化等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加强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组织要牵头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党员教师示范、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组织实施。
(二)加强师资保障。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其他各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可聘请相关行业人士担任学校劳动实践辅导员。学校校本培训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对承担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安全保障。坚持安全第一,学校要加强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人身伤害、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加强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
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加强劳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以上就是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