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因为阳光的照射变得光彩夺目;青山因为小溪的附和变得雄伟壮观;小草因为雨水的滋润变得生机勃勃;而我因为书籍的哺育变得才华横溢。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暑假里,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里面动人的情节是我的心情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朝花夕拾》分为10篇散文,其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数《琐记》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主要讲了鲁迅的少年时代印象中,有一个似乎对孩子很好的衍太太,其实她是个表里不一、令人厌恶的人。后来又写了作者对自己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物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也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被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索真理的强烈欲望。
读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我们曾学过的一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通过列举事例来论证观点,告诉我们只有多思考的人和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舍的人才能找到科学的答案,从而激励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是啊,其实发现真理并不难,只要你从细小的,习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反复研究,就能发现真理。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得。第一次读他的文章,确是课本中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一篇。在这以后,我和鲁迅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很多。朴实的文笔中透露出细腻的情感,仿佛在与亲人交谈一样。
在这个寒假里,我细细品读了这本《朝花夕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阿长与<山海经>》令我印象最深。它所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
《五猖会》在童年的鲁迅心中是一个节日。前面写的是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的急切,中间父亲突然出现,强迫“我”背诵《鉴略》。鲁迅的心理,从兴奋,到扫兴、忐忑到无奈和痛苦都生动的体现了出来。表达了鲁迅童年时对五猖会的向往,也同时点名了封建教育的强制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这一点是我初读《五猖会》时没有发觉到的。
《朝花夕拾》,在这本书中,无处没有鲁迅细致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无处没有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每一次阅读,总能悟出不同的道理。
鲁迅先生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家,他的许多作品,既是他独特的生活历程的写照,也是全民族所经历的心理历程的反射。读《朝花夕拾》让我走进了鲁迅自己的记忆的窗口,站在作者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观望作家的童年记忆和青年历程。散文集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国家有着太多的屈辱,我不得不为我生在如此繁荣富强的社会感到庆幸,但同时又感到压力之大:从过去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已深深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作为未来祖国的栋梁,我们要肩负起富强祖国的大任!
《朝花夕拾》中有13个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讲:鲁迅小时候家后面有一片很大的园子,名叫:百草园,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他最喜欢到那里去玩,百草园中有何首乌、木莲、覆盒子等等。他冬天时在百草园中捕鸟,捕到的一般都是麻雀。家里人送他去书塾,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书塾名叫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片园子,但很小,他们都喜欢去园子里玩,直到先生叫他们了,才回到书屋。先生读书很入迷,他们就在先生读书时,偷偷的玩,鲁迅他却在画画,最后,书没读好,画倒是画了不少。
读完以后,我笑了,觉得鲁迅的童年和我的童年一样,都是那么有趣,我在读书时,见父母不在,也会偷偷的玩一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水乡景致、民俗风貌,世态人情。让人觉得那么亲切,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一样,使人心情愉快。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令人怀念的。
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里面还有很生动传神的人物,如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我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漏出的年少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正同于它的名字一样,是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录。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艳,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虽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现实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动物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精彩。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生活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十分无趣。
以上就是《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300字精选23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300字精选23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