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贾府的庄严容不得这样的无拘无束,她忍受着束缚,但她不堪成为一潭死水。
她毫不犹豫的选择抗争,为那一份鲜活而争取自由。
但她的“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半掩门”比不上别人“珍重芳姿昼掩门”的淑女风范。
面对封建的枷锁。
她选择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
她错了吗?如果那样,她也就错在不该太相信自由,最终落得抱憾辞世!但荷锄葬花、掩馆抚琴的她,也就在这样的背影下得到了赞赏。
她的真实比起宝钗的大家闺秀、得体自重,让读者无疑偏向了她。
但那“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的“冷美人”真的就那么让人讨厌吗?我看也未必。
在那钟鸣鼎食、波诡云谲的大观园中,同为水做的她,却不能享受宝哥哥的爱,不能享有“木石前盟”的浪漫。
她难道不恨吗?但毕竟生在“大家”,不由她决定啊。
在大观园那让人压抑、让人窒息的氛围中,她只有将哀怨、悲悯、失落都潜藏于心,将那自由的呐喊潜藏于心。
她近乎愚蠢地相信:只有德才艺不差林妹妹,才能换来大家的喜爱。
于是诗书礼教也就越发地压制着她,她也顺理成章地将自己藏得深不露底来保护自己,其实宝钗的心中又怎会没有黛玉的那份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她不是没有,只是太过理性的她不善表现罢了。
她是一只鸟,却入了大观园这个金丝鸟笼;她是幽兰,却栽进名贵花盆。
这样的环境,纵使锦衣玉食也是无法快乐起来的。
但她还是开心过的,当她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金玉良缘”,渴望与宝哥哥永结同心时,她还是有一丝快乐的。
但随后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的恨心离去,又将她的心打回了冰窖。
其实,她的命运比起黛玉来得更加不幸,她只是贾薛两家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一种完全脱离爱情的政治权势的牺牲品。
难道她真的也错了吗?如果那样,她也就错在爱得太深,信得太深,最终哀哉此生!
“她”与“她”的对抗,“她”与“她”的故事,是一条贯穿书中的线索,两个同样优秀却性格迥异的女子,都落得大悲的下场。
她们固然有错,但这最大的错又在哪儿呢?是大观园的压抑,是家族的斗争,还是那个时代必然的悲剧呢?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篇7
纵观历史朝代,前尘滚滚、后世硝烟,我们历代经历生存都逃脱不了情感的洪潮。
然后红楼,则成了历史中的一叶典型的情感扁舟。
它成为了古代情感的终始递接到现代情感的开端,成为了情感史的递接桥梁。
现在有多少人都在研究红楼,但是仍然参悟不透其中的高深与妙绝。
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情感的激烈执着、凄怨哀美,在强有力的精神推动下展现了他们对爱情
在精神力上的质感。我们看到的是镜中花、水中月,月朦胧、鸟朦胧的神秘情感境界。
他们那种精神上、肉体上的迷离情感,都含蕴着自己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他们。
以上就是《红楼梦》优秀读后感,《红楼梦》优秀读后感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红楼梦》优秀读后感,《红楼梦》优秀读后感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