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狂人日记》学生读后感,小说《狂人日记》学生读后感七篇

时间:2022-11-17  分类:读后感

文章不是很长很长,分为好几篇,每一篇都是一天所写,就像是日记一样,从这个“狂人”的日记中,我们看出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读书笔记。所有人都想着如何去吃人,就连自己的亲人都要吃自己,每天都是惊险的一天,都有人惦记着要吃你,描写出了一个可怕无情的人吃人的社会,黑暗恐怖让人害怕的一群人,读来让人胆战心惊。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这个社会多么的无情和残酷,不顾亲情,什么都不顾,只是去想着如何去吃人。

联系鲁迅先生所处在的时代背景可见当时真是的社会就像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人吃人,残酷黑暗,老百姓就像那要被吃的人一样,毫无防抗之力,而那时的政府就像是吃人的人,残酷无情。生活在这样之中的人除了折磨就是站起反抗,可是国人的心早已沉睡,鲁迅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文章来唤醒国人的心,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奋起发抗。

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就社会,了解了那时的社会,是我对鲁迅先生这个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小说《狂人日记》学生读后感(精选篇5)

《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小说。

《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满口胡言,神色疯癫,疑神疑鬼的狂人。鲁迅先生以自己的良友因一场大病而神情癫狂,读友人言语荒唐的日记为由,将一位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和所见所感呈现给读者,描绘出了封建统治下人吃人的丑恶的社会面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作者借狂人的胡言,深深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教给人们的仁义道德的背后是异常黑暗的,黑暗到可以生吞活人。“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的压迫下人们不得吃人从而习惯了吃人,而且还吃到无法自拔,欲罢不能。狂人的疯言字字诛心,字里行间溢满了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的清楚认知与批判。

狂人他狂在于满口胡言、多疑、焦虑、错乱偏执;他也不狂,在黑暗的封建主义统治下,他对封建社会有清醒的认知,他敢于向传统与世俗挑战,敢于反抗旧社会。

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想吃人,又怕被人吃,他们不但不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而随波逐流,跟着吃人的人一起吃人,实在是“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而且他们吃人也很巧妙,“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写出了主人公听到大哥叫他疯子后内心的悲凉与愤慨。

当然,鲁迅先生也没有放弃试图唤醒人们,呼喊着想让那些吃人的人从良,高声喊着“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时容不得吃人的人,……”这句话我读出了鲁迅先生对吃人以及吃人的人强烈的不满,对这黑暗的社会的愤慨以及对光明的未来的期盼。“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良苦用心和他试图叫起人们向封建世俗挑战的决心。

小说《狂人日记》学生读后感(精选篇6)

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写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狂人日记》学生读后感(精选篇7)

又一次细读《狂人日记》,再一次被鲁迅先生犀利的文笔抨击黑暗的社会与忧思、呼吁的爱国思想,所震撼!

鲁迅生活在巨变前夕的中国,可谓风云激荡,当时的华文文坛也算波澜壮阔。先生是冷静置身文坛的狂人,是文坛上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财富!文坛沉寂了太久,需要有人触醒那松弛的神经。顺应时代变迁,《狂人日记》诞生了。先生抨击了当时吃人的社会现实。他巧妙借助我这一角色,描绘了人性的丑恶与世界的残缺。说实话,这篇文章的色彩过于晦暗,但这晦暗中分明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荡与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吗?这显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过是在社会现实的无情压迫和吞噬下,人性一点点地泯灭。

或许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独立于窗前,望着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笼罩的夜独自叹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谁不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显然不只一人,而是整个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时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尘世发泄着愤懑。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广,吞噬了一切,只有先生那炽热和焦灼的心在跳动着,熠熠发光!鲁迅先生无奈地说: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先生绝望了吗?没有!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相同,在先生看来,绝望是虚妄的,以希望的目光看待事物,则不会陷入虚妄的泥潭之中。

在绝望的背景下,需要以一种冷静的心态来面对虚幻的事物,从而在须臾的间隙寻找新生的希望。这好似一种悖论,但先生却能领悟其中的真谛,或许这只是我片面的理解。


-->> 2/2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小说《狂人日记》学生读后感,小说《狂人日记》学生读后感七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小说《狂人日记》学生读后感,小说《狂人日记》学生读后感七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