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10篇
红楼梦读后感文学报告30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红楼梦读后感文学报告30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10篇,供你选择借鉴。
“道不尽的是人间悲欢,品不完的是时代心酸。”——题记
寂静的夜晚,伴着窗外劲风荣草木的声响,似乎更能毫无顾忌地敲出心中默念的文字。欣然的同时,更多是被难以言说的思悟充盈着。微黄的灯光打在已折皱不堪的纸张上,四周静静地散发悲凉的香气。一切的静谧都源于眼前的这本书——《红楼梦》。翻看着“满纸荒唐言”,感受着“一把辛酸泪”,若说是“都云作者痴”,只怕是最后的那一句偈子最为清醒,道破一切,“谁解其中味”。这一刻,不单是小说人物的嬉笑怒骂、悲欢离合,曹雪芹的曲折人生,都在诠释着人间悲欢和时代心酸。个中滋味可能真的应了希阿荣博堪布的心灵随笔《次第花开》中说的那样,“有时候,你必须学会一个人,去承受所有的不快和心酸,因为有些事,根本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世间皆苦,唯有自渡。”
《红楼梦》于我而言,可说是: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一部浅笑的悲剧,它将所有的聚散悲欢、阴晴圆缺都汇聚在那两块金玉上,“丢弃了不离不弃的黄金锁,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最后家族、爱情、仕途都应了书中“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的谶语。
“海棠春睡日,红楼梦醒时”“千红一窟,万艳同悲”,这是《红楼梦》给金陵十二钗的结局。如果说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的书,我是认同的。我一直相信女人对情感的表达较男性真挚,无论或悲或喜或怒,因为女人是细致的,是敏感的。所以对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主要揭示都是以女性为主,就连开篇第三回,对贾府建筑形貌的出示,“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都是通过黛玉的眼光来一一呈现,而非是专以一个旁观者或上帝视角的眼光去描述。如此的构思怕是不单单源于移步换景的便宜,多是作为生人,初到贾府,此时她望着贾府建筑面貌的小心而好奇的眼光确实最能捕捉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之处与别致之处。
谈到《红楼梦》中的女人,我最为欣赏的始终是黛玉。在本科的一次课堂分享中还为她“平反”过。从世俗的视角,谁不喜欢娇滴滴的女孩子呢?哪怕听见她的声音,瞥见她的眉间稍稍皱起“川”字,也都会升起一股怜香惜玉的冲动。早年丧父丧母的她,被迫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即使与贾府有着表亲关系,却也事事谨慎,大气不敢喘。初到贾府,凤姐夸她是个标致的人儿,这并非是王熙凤的戏谑之言,而是黛玉本身具备独特的魅力。她并非只念了几次学,识几个大字,她浑身都散发着书香门第出身的小姐气概,由此也可想贾母为何喜爱她的母亲贾敏了。黛玉不单颜值出众,她好比李清照,楼心月沉,多情缱绻总舞不尽,香气氤氲渺渺,拈花蕊袖。“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就是这样的女子,在那个时代,怕是错了。或许,在而今的时代也未必会是对的。都说美好的爱情,哪怕只是相互心动着,也是值得留恋的。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羞涩腼腆,正如还未成熟的青梅,酸甜中夹杂着苦涩。还好,宝玉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态度成为了黛玉生活意义的全部。只可惜,纵使是梦,也还是逃离不开现实,好像这是历劫的仙家都必须经历的结局,如凌迟一般残忍到结尾。最后那刻,她用尽全身力气和意志,终于狠心了一回,将自己毕生的心血焚烧殆尽。正如她的生命,消失在天际。对于感情,太多的文学作品将其作为修仙成佛的最后一关,只因她的痛苦。少读时,只叹黛玉的命运不公,饱受着爱情的苦涩,在宝玉掀盖头时长眠,对于一个弱女子好残忍。而今再看,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流尽了最后一滴泪,报完了恩情,也解脱了自己的执念。黛玉是软弱的,这是刻在她骨子里的性格。黛玉也是清醒坚忍的,她和宝钗诉家事的时候呈现的太清楚。就是这样一个极为淑女的人却也曾为爱情争取机会、勇敢机会。我不想怪在孽缘上,我想为她发声,只因我知道黛玉的高洁,她不属于这浊世,也不必为俗尘困顿。
如果我也有薛姨妈赏给姑娘们的宫花,第一朵首赠海棠黛玉,这是我的“灵”之所在;第二朵便要赠与泼辣的王熙凤,她是尘世中人“肉”之所寄。判曲唱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对凤姐的诠释。的确,对于她的描写,从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次出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点明黛玉是外孙女身份,一切是那般自然得体,又处处提醒,好一个“凤辣子”。之后的毒设相思局、权弄铁槛寺、逼死尤二姐……她的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段不是精彩设机。可与其说王熙凤是一个狠毒泼辣的女人,不如说她是一个有权有能力的女强人。诺大的贾府,也只有她和平儿是活在真实里的,在为这个大家庭的奢靡梦幻生活做支撑。暂代宁国府的干净利落,从下人的嘴里道出,“我们这也的确需要她这样的人来管制管制。”王熙凤是真实的,不单只是她对秦可卿的至交和关心,也不光是她的能力出众。都说母爱如水,在得知贾府要出事时,她第一件事便是为女儿巧姐做打算,找寄托。凤姐也不是容不下人,她太“处女座”了,事事都不容一点沙子,她培养了平儿、小红,对没有敌意的刘姥姥也是温柔的。身为凡人,她很清楚,在这样的家庭里,要么强势能干,要么软弱被玩弄。面对花心的丈夫,太多身边的现实,她选择了前者,就好像现实中的很多女强人。只可惜,“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不同于黛玉的仙佛缘分,明白淡泊。她误判了自己的人生依仗,她太执念于自己多年来的步步为营绝无偏差。“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在那样一个男权甚重的社会,她终是一个女人,纵使她在各方面纵横捭阖,也难免会有差错,她很坚定贾母的权威,认定姑妈王夫人的血缘信任,可她毕竟只是王夫人的临时代班,她担心的宝钗过门掌权也还是真实地如预想在发生。真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提到王熙凤,不禁对贾琏有了思考。对于贾琏的印象,我们可能都会有一个共同评价,那便是“纨绔子弟”。多情纵欲在那样一个家庭环境中,已经是他骨子里一脉相传的天性。而在王熙凤面前,他是拜倒的也是自卑的。周瑞家评价王熙凤说,“她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秦可卿更直言,“婶婶,你是个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可见,“恍如神妃仙子”的外在条件,足以让贾琏误了终生,送了性命。但无法辩驳的是,贾琏也是认可了王熙凤出众的能力,选择了支持和让步,只是是不是绝对的心服口服那便不好说了。尤二姐的白事,已经道明了他在家中的被动地位,他完全是在王熙凤的控制中。从这一点,贾琏是自卑的。他在尤二姐那里多少感受到了久违的信心和尊严。在夫权社会的环境下,多少也就能理解他几分。其实,贾琏是有底线的纨绔子弟。相比于贾府、宁国府的男儿们,如贾赦、贾珍、贾蓉等,他是有担当的,也是有良心的。尤二姐死后,他的几场大哭是真心的,那一刻他站了起来,开始准备还击,狠狠地重锤了王熙凤一回。他在纵情中迷失,但在生活中随时清醒。为尤三姐说媒、官场上的打点,说明他是有能力的。贾赦看上石呆子的几把旧扇子,逼迫贾琏弄来,他选择的是用钱来卖,而非贾雨村设计的石呆子家破人亡弄来扇子。贾琏对这一卑鄙手段是不屑一顾的。可见他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恶仆旺儿的儿子想强娶彩霞,贾琏深知此人品行不端,选择阻止此事,并未袒护偏私,可见他对下人的公道。凡此种种,他做到了宝玉所不能担起的男人担当,理应一提。
都说曹雪芹最喜欢的是姑娘,最讨厌的是婆子。所以他总是把姑娘写死,因为姑娘老了就会变成婆子。我想这是其中的一个理由,最后新娘不是黛玉,我想正应了宝玉的那句,这些婆子嫁了汉子后,女人就变得可恶起来。不单是作者对她的喜欢,也是宝玉不想吧。“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筳席”,最后的最后,都是要离开的,“阆苑仙葩”的黛玉脱得尘世困顿,历过了她的情劫,悟明了仙道;末世凡鸟的王熙凤明白了《聪明累》的真谛,回归了山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月下徒悲叹,西风问我何?”我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喜怒哀乐,都是“俗尘常困顿”,最终所有的苦难和不同形式的离开都成全着“白首悟仙佛”。(曲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红楼梦》,让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又让多少人们为之落泪。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是千古绝唱。
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受与发现,书中的细节刻画尤其令人叫绝。它将封建社会下大家族的礼节、制度、日常的吃穿用度一一向我们道来,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书的各个角落,不会让人有为了说而说的赘述感。每个细节都很到位,一切都显得无比自然,让你改不动一个字。
先用薛宝钗服用的冷香丸药方来说,它的配置极其繁琐,且有的材料如“小雪”当天的雪十二钱此类,是可遇不可求的。可薛家配置好冷香丸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明写药方,却暗示了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富贵,同时通过薛宝钗吞食冷香丸说明她压抑自己天性的事实, “一箭双雕”这便让人不得不佩服了,更何况全书处处有这些细节呢!
曹公在书中的伏笔也为一绝,脂砚斋说他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可能不经意间的玩笑,又或是气话,便一语成谶。像元宵节是姑娘们的灯谜,元春的谜底“爆竹”便是她得宠一时,但是一瞬后就“回首相望以化灰”惨死的谶语。探春的谜底“风筝”,便是她未来将远嫁的证明。正是这样一步看十步的长远目光,才让红楼的情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很多人谈到《红楼梦》都只会说到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但我想说的是《红楼梦》是一本格局十分之大的书,即使八十回后的文稿丢失,也无法遮住它的光芒,里面不仅有故事,也有芹圃精湛的语句,有令人叫绝的细节与构思,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记载,有当时政治的述论,而绝不拘泥于宝玉和黛玉两人的爱情故事,《红楼梦》是那个时代各方面的集大成者,它所述的人情世故和家族悲剧,也绝非只是为悲而悲,而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优缺点,是立体在书中生活的人。这才是《红楼梦》之所以为名著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刘姥姥这个角色过没有,在我看来,这个人物的刻画及其立体且优秀,而且为书里增加了一大批亮点。
可能大家想到刘姥姥,印象中大多停留在她进大观园闹笑话上面。但我说的亮点不在此,其实如果你仔细阅读原著,会发现刘姥姥她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不同于王熙凤的精明,刘姥姥身上带的那种庄稼人特有的狡黠,她来贾府是“打抽丰”的,也就是求接济。刘姥姥是有求于人的,所以她清楚自己的定位,在贾府里逗老太太开心,老太太让她在大观园里作陪,她便毫无包袱地插一头花,在行酒令时故意说得让全场哄堂大笑。凤姐为了博老太太欢心故意给刘姥姥准备大酒杯,刘姥姥看出来也接受了。老太太是个明白人,自然是图一乐,但难免也有人会看不起她。黛玉就叫过她“母蝗虫”,妙玉更是因为刘姥姥用过便直接弃了她用过的杯子,尽管那杯子价值连城。
可刘姥姥仍然善良对待每一个人,不管是谁,即使是丫鬟们也以礼相待,这是她作为庄稼人的一份淳朴,也是她走时连平儿都将自己的私物赠予她的原因。人际交往,有时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在八十回后的情节里,刘姥姥肯定还有关键的戏份,在巧姐的判词中,有“偶因济村妇(又作“济刘氏”,指向更明确),巧得遇恩人。”的句子。所以,刘姥姥她在贾府败落,会倾力救人,回报贾府的恩情。目前基本可以确定她在虎口中救下了巧姐,让巧姐成为“十二衩”里在贾府落败后的幸存者之一,这些种种又让人看到她淳朴、憨厚、善良的一面。更加让刘姥姥这个人物丰满起来,令人不得不对曹公佩服的五体投地,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很奇怪,为什么在八十回后的剧情里用“基本肯定”“会有”这样的词汇,也有人会觉得书里的配角不用这样分析。实际上,八十回后的内容非出自芹圃之手人尽皆知,而程高本的续文也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结局。我看过刘心武先生的红楼剖析,也同意他关于续作的观点,其实这个版本的很多地方与前文不符,中间也是疯狂的崩人设,像宝玉突然间不反对上学了,贾母不管黛玉的生死,促成宝玉宝钗的“金玉良缘”,(认真看过前八十回的应该都可以看出贾母是宝黛党),前面的众多伏笔到后续的四十回集体掉线,弄得一些线索没头没尾的。大家有自己的续书自由,但毕竟续作者不是芹圃本人。所以,我的个人提议是当同人文看就好了。
以上就是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