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实施方案

时间:2024-10-04  分类:方案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年级主任以评价导师所带学生的成绩为主,政教处的包级主任以评价导师的宿舍管理及常规管理为主。

五、导师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理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做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注意积累素材并撰写成功的育人案例,每学期每人至少一篇。

8、以上各项工作各位导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处理。

  六、制度要求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导师制实施方案8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教风学风,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经我院党政联席会和教学委员会讨论,以"拼四个春夏秋冬,赢一生无怨无悔"为主题,建立"导师-学长-学生"团队,面向20xx级及此后所有学生,实行教学、科研、成长一体化的导师制。

二、实施办法

1、成立导师制领导小组

组长:学院院长、书记

副组长:学院副院长、副书记

成员:学院教务办主任、学工办主任、各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导师制实施的细则,导师的聘任、变更、指导、交流工作;

2)教务办负责导师资料信息的整理与公布、导师安排、双向导师选择;

3)学工办负责学生信息整理、指导记录手册分发与收集,与导师沟通学院的各类活动开展计划等。

2、导师聘任

鉴于学院目前的师资情况,除产假、国外访学、读博、长期病假的专业教师外,所有的专业任课教师、实验员初次都聘任为本科生导师,聘期一年。一年后,根据指导情况,由导师制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是否续聘。导师的选聘工作以学年为单位,在每学年的第一个月上半月内确定。大一新生学院统一随机安排,大二可以申请更换导师,大三双向选择导师,大四一般不再更换导师。大三导师原则上等同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3、指导内容与方式

导师的指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从做人、做学问、做事等维度,个别交流与集体见面结合,选派学长辅助,线上线下联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要求实现"21N111",每学期2次集体座谈(期初期末学业),1次生活指导(宿舍或食堂)、N次个别交流(线上线下所有学生),每个假期1个活动安排(实践或科研),每个学生毕业1个最好出路(考研、考公、出国、就业),每个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团队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1个以上亮点(大创项目、学科竞赛、论文专利、校级以上奖励或较大影响新闻报道)。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给出以下指导建议:

1)一年级,是学生的大学适应和专业方向的选择期,重点以帮助学生入学适应、树立学习目标、规划学业发展方向、专业思想引导及探索适合的学习方法等为主,同时向学生初步介绍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使学生及早明确学习的专业内容与发展方向。

2)二年级,重点是通过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社团活动、

6 开放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及大学生"挑战杯"赛等科研创新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掌握专业基本技能。

3)三年级,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申报主持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考研学生选择报考院校及专业课程辅导、职业生涯的规划等,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重点。

4)四年级,重点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发表科研论文、考研学生面试及调剂院校专业、学生择业就业及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三、评估反馈

学院定期采用导师自评、学生座谈会及测评和学院综合考评等形式,科学评价导师工作。同时学院制订相关的奖惩规定,侧重从申报科研课题、晋升职称、考核评比、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鼓励。

导师制实施方案9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有机结合,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促进学生整体成长,狠抓细节管理,发挥情感教育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工作目标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由全体教师参与育人,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形成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育人和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而“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我们把二者紧密结合,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活动中。

该管理模式一是要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自信教育、成功教育。二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三是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要求每个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对自己承包的学生适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等。教师要明确责任,及时发现“学生发展共同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引领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导师。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即在保持现行班级的前提下,各班级内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全面负责该组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教育,随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服务。班主任为本班导师组组长,定期召集导师,针对责任组内的问题,一起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全程指导。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更要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深入了解共同体内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措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7、自主性原则。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共同体”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导师和共同体的引导,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动力;培养良好习惯,使学习有保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保证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协调发展。

8、同伴互助性原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靠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怎么办?这就需要“学习共同体”的相互帮助。以前,我们强调让学生独立思考,结果学生盲从现象十分严重。老师给予学习共同体的时间和空间让共同体内的同学互相帮助,学生就能真正把问题解决了。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 8/15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导师制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